內視與外望
內視與外望
“內視”是觀察自己,“外望”是觀察別人。我們總喜歡少看自己,多看別人。我們不見自己的劣點,不知改善。我們妒忌別人的賢德,不肯效慕。我們不能比于善而作自進之階,比于惡而作自退之原。我們不能遵守孔子的教訓:“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卷四,《里仁篇》)
孔子教人,兼重內外兩方,兼重內視(自?。┡c外望(見賢)。希臘古人,專重內視,他們最大最要的格言是“認識自己”(Know thyself)。粗粗看去,似乎較孔子的雙方面容易些,其實不然。單方無比較,不易實行。雙方有標準,能得實益。我現在將希臘人單方哲理的大意,約略寫出如下:
希臘德魯發(Delphi,都邑)的神明,叫做亞普祿(Apollo)(日神)。他給民眾的命令道:“觀察自己,認識自己,握住自己。你的心志,遠在他方,叫喚它們回來。你的心志正向外流,散布在四方,從速凝集,從速拒抗。你被騙了,你被劫了。你的內外,全是虛驕。外展愈甚,虛驕亦愈甚。外展不甚,則虛驕減輕。人呀!速救自己!凡人當先明自己——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工作——然后知何者應該限制。你意欲囊括四海,但你實為弱而乏力者。你是一個學者,但無知識;你是一個長官,但無權力??傊闶窍矂≈械囊粋€小丑。”
希臘這種神命,希臘這種哲理,豈不使人灰心么?我們——人 ——怎樣能夠單獨研究自己?我們總要有個比較,有個標準。依這一點言,我們的孔子,當然超越希臘的日神了。
孔門的曾子,似乎偏重內視,實在兼重外望。曾子說道:“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省察自己(內視)的時候,將(一)對人,(二)朋友,(三)師長(外望)為標準,就是內外兼重的意思。詩曰:
看他人作為,
做自己標準。
此事固方便,
然而亦驚敏。
原載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一日《新中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