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較導論
【5462】中西文化比較導論
(辜正坤著,北京大學出版社,47.6萬字,2007年9月第1版,36元)
△2部分:1.中西文化比較概論。2.中西文化比較看未來中國發展戰略:[1]從中西文化比較看中國的崛起;[2]中西文化比較與中國文化戰略回應;[3]中西文化比較背景下的教育戰略;[4]人權戰略與中國軍事工業發展的關系。……
〇九大因素導致文化在不同的層面上發展:[1]生態環境橫向決定律;[2]語言、文字縱向誘導暗示律;[3]科技、工具、媒介橫向催變律;[4]物(食)欲原動力律;[5]情(性)欲原動力律;[6]權欲原動力律;[7]審美遞增、遞減律;[8]陰陽二極對立轉化律;[9]萬物五相(五行、五向)選擇律。
〇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綜合性強,而西方人更傾向于分析性。
〇西方是以法制為主,以力制為輔;而中國古代是以德治為主,法制為輔。
〇中西文化互根、互構、互補、互彰、互抗、互證陰陽循環互進論。
〇中國之環境,宜于安居樂業孕育了特別發達的家庭形式。五千年來,中國的文化之所以沒有中斷,要感謝這種環境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
〇任何一種政治制度,只要運作得好,相應的機制是適應的,都能使人們得到應得的東西,而并非只有某種特定制度才能產生這種效果。
〇人類遵循這樣一種規律:沒有享受到的東西總要想盡辦法去享受,直到發現該享受的缺陷從而產生厭倦心理為止。
〇《易經》是堪稱中國科學的頂峰,也是中國科學的模式論。
〇西方哲學往往是純思辨的,中國傳統哲學則是思辨性和實踐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德性文化具有無可置疑的優越性,在世界文化中居領先地位。
〇遴選官員的方式的公正性遠遠高于拉幫結派式的西式競選型民主制。
〇中西文化發展出路:合而不融——因時選擇——循環取用——陰陽互譯——二元標準——此生彼克。
〇善良是自律得以自由馳翔的羽翼。
〇中國主張和為貴:天下一家;西方主張競爭為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〇一個學科是否走紅,取決于社會對它的需要。
〇中國傳統的動靜兼練和身心兼練。
〇中國古代的這種競爭是文斗為主、武斗為輔,而西方的奧運會,則是以武斗為主、文斗為輔。
(2021年3月29日中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