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
【3028】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
江西省特色優勢及其競爭力研究
(中共江西省委政研室、江西財大編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2.2萬字,2016年11月第1版,45元)
△“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是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殷殷囑托。本書共分一個總報告、五個分報告和十一個子報告。
○工業、農業、生態、區位、文化特色優勢及其競爭力分析與對策。
○聚焦工業優勢,在轉型升級中實現新型工業化;鞏固農業優勢,在提質增效中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提升生態優勢,在保護開發中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發揮區位優勢,在開放與合作中打造內陸雙向開放高地;弘揚文化優勢,在傳承創新中提升江西發展軟實力。
○自隋至清,全國10萬進士江西獨占一成。高考錄取830萬人。吉安、撫州在外高層次人才4000多人。
○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位位置、交通等決定。
○江西四大書院:白鹿洞、白鷺州、鉛山的鵝湖、南昌的豫章書院。
○“吳頭楚尾”。
○從地域角度看,江西傳統文化包括潯陽、豫章、臨川、廬陵、袁州、贛南客家文化;從經濟社會角度看包含了青銅、陶瓷、書院、譜牒文化。“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烈士25萬人,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北宋時期,江西地區人口達446萬,占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位居各路之首。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人口1400萬,占全國的23.3%,全國之首。明初至明末有近1000萬江西人移居兩湖,“江西填湖廣,湖廣真四川”。
○江西古代有宰相28人,副宰相62人。六部尚書和各省巡撫數以百計,大小官員在《二十五史》立傳的500余人。1000多年來,江西可謂讀書成風,科舉成名,作家成派,學者成林,仕宦成群,著述成山,僧道成宗,志士成仁,不愧為“文章節義”之邦。
○從唐宋至明清,吉安歷代共出宰相22位、狀元17名、科舉進士近3000名,“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江西望郡”、“金廬陵”。
(2017年3月14日晚10:2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