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詞二首》賞析
李清照詞二首
(一)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訓練提示
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著名南宋女詞人。她的詞強調協律、典雅、情致,反對以作詩之法作詞,嚴格區分詞與詩,重視詞自身的藝術特點,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前期作品多表現對愛情的向往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韻調優美,風格熱情明快。后期(南渡后)作品多抒發孤寂凄涼的身世,寄寓對中原故土的懷念之情,風格曲折深隱、哀婉凄涼,表達愛國情感。其詞善用白描手法,狀物抒情,細膩精巧,曲折盡意,語言清新自然,音律諧和優美,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被稱為“易安體”。她把婉約詞推向高峰,對后世影響很大。
這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以詞來抒寫相思之情,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為全詞定下了幽婉的抒情基調。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做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所喻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白的方式展開。
此詞“眉頭”、“心頭”對舉,“才下”、“卻上”相應,形成一條動蕩起伏的感情流波。朗讀時注意節奏的回環往復。
(二)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訓練提示
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別之后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上片寫秋涼情景,下片寫重九感懷。從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
表達時要注意:
1.巧妙的比喻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緊密,又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比喻性重音“黃花”的強調要有意境。
2.烘云托月的手法,藏而不露的韻味。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朗誦時要多一層思考,使全詞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3.“眼詞”是最后一句的“瘦”,但情感的表達卻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有反詰與激問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態的“簾卷西風”,這以后,才寫出“人比黃花瘦”的警句來。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后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