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jīng)全集《老母捉熊喻》譯文賞析
老母捉熊喻
【原文】
昔有一老母,在樹下臥。熊欲來搏,爾時老母繞樹走避,熊尋后逐,一手抱樹,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時合樹[1],捺[2]熊兩手,熊不得動。更有異人,來至其所,老母語言:“汝共我捉,殺分其肉。”時彼人者,信老母語,即時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于后,為熊所困。如是愚人,為世所笑。
凡夫之人,亦復(fù)如是。作諸異論,既不善好,文辭繁重,多有諸病,竟不成訖[3],便舍終亡。后人捉之,欲為解釋,不達(dá)其意,反為其困。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
【注釋】
[1] 合樹:雙手抱住樹。
[2] 捺:按住。
[3] 成訖:成功地結(jié)束。
【譯文】
從前有一位老婦人在樹下臥息,突然有一頭熊想來抓她。當(dāng)時老婦人就繞樹逃避,熊在她后面追逐,它用一只爪子抱住樹,用另一只爪子去抓老婦人。老婦人急中生智,雙手抱住樹,兩只手分別按住熊的兩只爪子,使熊動彈不了。當(dāng)時正好有另一個人來到這兒,老婦人說道:“你幫我一同捉住它,我們殺了它,平分熊肉。”那人信了老婦人的話,就上來幫著捉熊。等到那人把熊捉定了,老婦人便立刻脫身逃走了,那人卻被熊困住了。這樣的愚人,當(dāng)然會遭到世人的嗤笑。
凡夫之人也是這樣。他們喜歡撰寫一些不合正理的論說,不僅在內(nèi)容上不完善,文辭也是繁冗重贅,還有諸多毛病,而這些著作還沒寫完便死去了。后人閱讀了這些文字,想要闡釋分析他們的觀點(diǎn),卻又無法表明它的意旨,反而被其內(nèi)容困惑。就如那個愚人幫助別人捉熊,結(jié)果反被熊困住一樣。
【評析】
故事中的老婦人,之所以能夠虎口脫險,是因?yàn)樗诿鎸ι乐畷r還能夠保持冷靜的心態(tài),用自己的聰明才慧將局勢化險為夷,將自己的劣勢變?yōu)閮?yōu)勢,這是得益于她的臨危不亂和急中生智。而那個過路人,因?yàn)樨潏D小利而輕信了別人的話,很明顯,他不懂得審時度勢,也不知道去選擇一個恰當(dāng)?shù)膶ο笈c時機(jī),來讓自己脫離險境。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遇事一定要先看清眼前的形勢,把握好全局,控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趨勢,那樣才不會使自己困在其中。
故事征引
冷靜即是一種智慧
從前,有一個又窮又蠢的人突然發(fā)了財,聽說是從老祖宗留下來的房屋中挖出了滿滿一大龕銀子。周圍的人都知道他愚蠢,好糊弄。于是,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想方設(shè)法騙取他的錢財。而他呢?面對親朋好友故意設(shè)計的圈套,他那不開竅的腦子當(dāng)然不能辨別,也不能識破。所以,他不斷出手的銀子,就像肉包子打狗,總是有去無回。
后來,那人又聽說佛法能夠消除人的煩惱,于是他就來到附近一所寺院,向一位禪師請教。禪師說:“你原來貧窮又沒智慧,現(xiàn)在雖然有了錢,依然沒有智慧。智慧是不隨著人的富裕而增長的,所以你難免會上當(dāng)受騙。”
那人問:“那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呢?可不可以用錢來買智慧?”禪師點(diǎn)點(diǎn)頭說:“可以,但是你要牢記,凡是最終向你要錢的人,都是在騙你;只有賣給你智慧而又不收錢的人,教給你的才是真正的智慧。”
后來,他又來到城里,逢人便打聽哪里可以買到智慧?很多人在暗自嘲笑他愚蠢的同時,都想趁機(jī)騙取他的銀子。但他牢記禪師的話,最終一一識破了騙局。那些人見難以得逞,便想用惡作劇戲弄他,告訴他城外有一座破寺廟,里面有個乞丐僧很有智慧。于是,他又興沖沖地來到那座破廟里,找到他們說的那個乞丐僧。
禪僧告訴他:“你如果遇到疑難問題,一定不要急于處理,等到智慧來了再說。”“可是,智慧怎樣才能來呢?”那人急不可耐地追問。禪僧說:“每逢遇到棘手的難題,你先向后退七步,然后往前走七步,如此反復(fù)三次,智慧就來了。”
那人半信半疑,心想:“難道所有人期盼的智慧,就這么簡單?”接著他又踏上了回家之路。回到家中,已經(jīng)是半夜時分。他走進(jìn)臥室,在黑暗之中他朦朦朧朧發(fā)現(xiàn),妻子居然與另外一個人同床共眠。他想:“一定是野漢子趁我外出,與我妻子勾搭上了!”
頓時,熊熊怒火在胸中熾熱燃燒,他拔出隨身攜帶的尖刀,剛要刺下去。他忽然想到白天禪僧教給他的智慧,何不試一試?于是,他退后七步,前行七步,如此反復(fù)了三次,發(fā)熱的頭腦竟然冷靜了一些。他決定先打開燈,看看與妻子同床的人究竟是誰。在燈光亮起的同時,那個與妻子同床的人也被驚醒,翻身坐起——是他母親。原來,在他外出之后,妻子因?yàn)楹ε戮徒衅拍竵斫o自己做伴的。
他撲通一下跪倒在觀音菩薩像前。天吶,若不是禪僧傳授給他智慧,他將會闖下多大的災(zāi)禍!等到天一亮,他立刻布施了數(shù)千兩銀子,為那個乞丐僧重新修建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