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盒筆記.Ⅱ.向世界的郊區撤退
【3506】暗盒筆記.Ⅱ.向世界的郊區撤退
(于堅著,花城出版社,15萬字,2016年11月第1版,45元)
△視覺與思叢書之一。黃昏的漁網、金沙江峽谷、德欽縣的山、茨中教堂、昭通、怒族母親、恒河、老昆明的武成路、兩條鐵軌……
○歐洲,在我的知識里面以為總是充滿了革命、變化、此起彼伏的現代主義。可卻經常遇見古老的事物、歷史、苔蘚、十九世紀的鐘、十六世紀的浮雕、從未裝修過的門。這是歐洲的地面么?我常常感到迷惘。
○那時代許多東西都在重建中,詩歌、寺院、音樂、繪畫,年輕一代對宗教的敬畏,那日我站在這大道上,內心感到莊嚴,我也在重建著過去時代從我心靈中剝奪的許多東西。(1990?中旬)。
○時間是沒有國籍,也沒有歷史的,它對一切事物都是一視同仁。時間的偉大在于,它總是要將事物最基本的面目復原出來。(開遠?1992)。
○西藏的建筑總是感動我。這里只有那些最基本的東西,足以令一個人在世界上感覺到安全,感覺到關懷。足夠了,一張床、一個碗、一座屋宇,其他都是神的。(西藏?1990)
○問題是,所有的生活都應該得到尊重,你可以根據你的理解去改造生活,甚至冒充上帝普度眾生,但是你必須尊重別人的生活,即便那種生活在你看來只是地獄。此世界的暴力往往來自自以為是的世界標準圖紙,在拯救的高尚目的下,毀滅著別人的生活還以為功德無量。(昆明?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