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摩尼水竇喻》譯文賞析
摩尼水竇喻
【原文】
昔有一人,與他婦通,交通未竟,夫從外來,即便覺之。住[1]于門外,伺其出時,便欲殺害。婦語人言:“我夫已覺,更無出處,唯有摩尼[2],可以得出。”胡以水竇[3],名為“摩尼”,欲令其人從水竇出。其人錯解,謂摩尼珠,所在求覓,而不知處。即作是言:“不見摩尼珠,我終不去。”須臾之間,為其所殺。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有人語言:“生死之中,無常、苦空、無我,離斷、常二邊,處于中道,于此中過,可得解脫。”凡夫錯解,便求世界有邊、無邊,及以眾生有我、無我,竟不能觀中道之理。忽然命終,為于無常之所殺害,墮三惡道。如彼愚人,推求摩尼,為他所害。
【注釋】
[1] 住:守候。
[2] 摩尼:摩尼為寶珠的名稱,單用“摩尼”,為印度語中水溝之意。
[3] 水竇:即水洞。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與別人的妻子私通。正在幽會的時候,丈夫從外面回來,察覺到兩人的奸情,便悄悄地躲在門外,想等他出來時殺了他。婦人對他的情夫說:“我丈夫已察覺了,現在你沒有出路了,只有從摩尼才可以出去。”胡人把水洞叫做“摩尼”,婦人是想讓她的情夫從水洞中鉆出去。奸夫錯解其意,以為讓他找到摩尼珠幫助他逃走,于是就到處尋覓,卻毫無蹤影。于是他就說:“找不到摩尼珠,我終究也不能離開啊。”不一會兒,妻子的丈夫便沖了進來,將其殺掉了。
凡夫之人也是這樣。有人說:“在生死輪回之際,充滿了無常、苦難、虛無等,只有遠離斷見和常見兩種片面的認識,堅持中和之道,不偏不倚,才可以得到解脫,不受生死的纏縛。”然而,世人卻不能理解其含義,便探求世界到底有無邊界,以及眾生有我還是無我,最終也不能領悟中和之道。等到生命突然終結了,遭到無常的殺害,便墮于三惡道中。就像那個愚人,只想找到摩尼珠,卻不知道從水洞逃出,終被他人殺掉一樣。
【評析】
生活中,因為誤解而導致的悲劇很多,奸夫之死就是個突出的例子。故事中的這個女人,為什么只想到摩尼是下水道,而不代表別的什么;奸夫更是愚不可及,一口認定摩尼就是佛珠,就是這一念之差,他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許有很多人對誤解不以為然,殊不知彼此間的誤解,會加深彼此間的怨恨,甚至會因為這些誤解而丟掉性命。所以當別人對我們產生誤會時,我們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化解,以避免因為誤解而釀成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悲劇。
故事征引
用理解來感化怨恨
有一個年輕人,整日悶悶不樂的樣子,他自己也很想跟別人一樣每天開開心心的,可總是做不到,于是他就去找禪師開示。
年輕人找到禪師后,就對他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父親就經常打我,有時我真想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可是又沒有那么大的勇氣和膽量。”
禪師問他:“那現在還有人打你嗎?你還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嗎?”
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人打我,也沒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只是我總覺得自己活得挺窩囊的。”
禪師問道:“你所說的窩囊指的是什么呢?”
年輕人說:“比如在單位,每次開會的時候,領導說什么,我都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為此,他們都說我是個沒主見的人。最可氣的是,連我老婆都瞧不起我。”
禪師說:“那你的意思是說,你的領導不會找你的麻煩,因為你很聽話?”
年輕人說道:“是的,可能是我父親在我小的時候已經把我打服了,所以我不敢再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了吧?”
禪師說:“那么,如果當年你父親沒有打服你,而你現在總和你領導對著干,又會是個什么結果呢?”
年輕人想了想,說道:“可能會失去現在的工作吧。”
禪師說道:“你父親無論怎么打你,也不會不養活你。可是如果你的領導‘打’你,那就是真不養活你了,我說的對吧?”
年輕人聽了,若有所思地說道:“沒錯,父親就是再生氣也不會拋下我不管。”
禪師說道:“所以說,當年你父親打你,是為了讓你今天能夠順利消除困難和阻礙,讓你不那么輕易就丟掉飯碗。那么,你現在是應該恨他呢,還是應該理解他呢?”年輕人一時竟然沒有答出話來:“這個……”
小誤會釀成大悲劇
從前有一個女子,出生在貧窮人家,在生活的逼迫下,父母把她送到一戶人家做女仆。她干活很賣力氣,從不貪小便宜,對主人交代的事都認真完成。
有一天,主人交代女仆去炒黃豆。主人家有一頭公羊,非常貪吃,總是趁女仆不注意,就偷吃炒黃豆。而這家主人又是個精明的人,很快就發現炒黃豆的分量不夠,就生氣地斥責這個女仆,從那以后就對她不再信任了。
女仆也是個聰明人,他很快感覺到主人對她態度不如從前了,心中十分懊惱,對貪吃的公羊恨得咬牙切齒。
一天,她找來一根棍子朝公羊身上抽打,打得公羊“咩咩”直叫,她這才覺得稍微消了氣。此后,女仆又不斷地用棍子抽打公羊,公羊天天挨打,于是與女仆的積怨也一天天加深。終于有一天,公羊忍受不了抽打,開始反擊,它用羊角來頂撞這個女仆。就這樣,女仆與公羊成了宿敵,矛盾沖突也越來越多。
有一次,女仆正在灶臺取火,這只公羊見她手中沒有拿木棍,便趁機沖上來用羊角頂撞她,這女仆怎么咽得下這口氣?情急之下,就把手中的火把扔到了公羊的身上,公羊毛茸茸的,立即被火把燒成了一團火,公羊被燒得暈頭轉向,到處亂竄,它所經之處,也全被火點燃了。于是,村舍被燒了,山林也被燒了,甚至連山中的數百只獼猴也沒能逃生,被火烤得焦煳。
這件慘事被天帝親眼看見了,他感嘆道:“這就是無休無止的怨恨和爭斗造成的慘景。誰又會想到,一個女仆與一只羊的怨恨,居然會引起整個村子的毀滅和無辜獼猴的喪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