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聯句共韻——絕句》賞析
聯句共韻——絕句
【點睛之筆】
絕句每首四句,稱為“聯句”。絕句來源于兩漢,成形于魏晉南北朝,興盛于唐代。
【經典解讀】
唐宋兩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全盛時期,絕句風靡于世,創(chuàng)作之繁榮,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章佳作,猶如群芳爭艷,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絕后。絕句,等于律詩的減半,所以也叫“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的意思。按照《詩法源流》中的解釋,絕句之所以也叫“截句”,因為它是截取律詩中的四句,或截首尾兩聯,或截前兩聯或后兩聯,或是中間兩聯。另外一種說法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發(fā)展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絕句。
絕句每首四句,常見的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南朝陳代的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里,就收有《古絕句四首》。古絕句是古詩體的一種,這種絕句雖然押韻,但相對來說不講究平仄、粘對,押韻也可平可仄。在律絕盛行以后,古絕句卻依然被沿用發(fā)展了下來。律絕是近體詩的一種,律絕跟律詩一樣,要求按照格律規(guī)定運用平仄,講究粘對,并限制押平聲韻。至于對仗,律絕不像律詩那樣規(guī)定嚴格,用與否,部分用還是全部用,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