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宗”李忱》名言名句解讀
哲士多匿采以韜光,至人常遜美而公善。
【注釋】
哲士:有知識有智慧的人。匿:隱藏。采:同“彩”,光彩之意。韜光:比喻隱藏名聲和才華。至人:古時指道德修養最高的人。遜美:對好事推讓。公善:將善行歸功于大家。
【譯文】
哲士大多都將自己的名聲和才華隱匿起來,至人常常對自己的美譽表現出謙遜推讓的態度,而將善行歸功于大家。
【道理】
真正的強者往往不事張揚,善于隱藏自己的鋒芒。
“小太宗”李忱
有唐一代除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以外,還有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皇帝——唐宣宗李忱。宣宗在位十三年,頗有政績,被后世譽為“小太宗”。他原名李怡,是唐憲宗第十三子,穆宗之弟,敬宗、文宗、武宗三兄弟的叔父,也是唐朝歷史上唯一一位以皇太叔身份繼位的皇帝。
由于生母身份低微,雖被封“光王”,但卻鮮有真正享受到親王待遇。加之他從小就顯得沉默寡言、呆滯木訥,所以后宮的人都覺得他不聰明。而李忱自憲宗遇害后,更是在任何公開的場合都一言不發。每逢家宴集會的時候,唐文宗最喜歡做的就是逗李忱發言來當作笑料。而武宗在位的時候,對李忱就更加無禮了。
等到唐武宗病危之后,把持朝政的宦官們開始在暗中物色新帝人選。由于覺得李忱呆傻、軟弱可欺,易于控制,他們決定擁立李忱做皇帝。然而就在李忱得到監國的權力時,人們發現李忱處理朝政、裁決軍務有條不紊。這才明白過來,他之前的三十多年其實是在韜光養晦。
宋·佚名《春宴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