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岐黃之術”——中醫學》賞析
“岐黃之術”——中醫學
【點睛之筆】
《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這本書是假托黃帝和岐伯的對話,以對話的形式編寫的,所以稱為岐黃之術。
【經典解讀】
岐黃是岐伯與黃帝二人的合稱。黃帝,傳說中中原各部落的共同領袖,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岐伯,傳說中的醫家,黃帝的臣子。相傳黃帝常與岐伯等人探討醫學問題,對疾病的原因、診斷及治療等原理設問作答,從而創立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黃帝內經》,又稱《內經》。其內容多采用黃帝提問、岐伯回答的體裁,文字簡單而意義博大深遠,道理深奧而又富有趣味性。因此,歷代以來,醫家多推岐、黃,稱其為為“醫之鼻祖”,也因此稱中醫、中醫學為“岐黃之術”,并由此引申為專指正統的中醫、中醫學。
與此同時,由“岐黃”衍生、組合出許多不同的新詞,具有各自的意義。如“岐黃之術”、“岐黃之道”等詞,專指中醫學術或醫術、中醫理論;“岐黃家”,指中醫、中醫學家;“岐黃書”,指中醫書;“岐黃業”,則指中醫行業,等等。
有關岐伯、黃帝的研究充滿了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這也說明了中醫藥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黃帝內經》是中醫藥學理論的淵源,也是最具權威的中醫理論經典著作。時至今日,《黃帝內經》仍然是中醫學界必讀、必研究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