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與賴活的區別
好死與賴活的區別
南懷瑾先生淡笑而說:“生活已經攤開在你面前,是屈服地背道而行,還是坦然地積極行事,生活會告訴你不同的答案。”
對于南先生這句話的理解,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小故事出發:
從前,禪院里栽種著兩盆花兒。在一個大熱天里,這兩盆花都被烈日曬得快枯萎了。它們感到非常渴。這時,恰逢一個小和尚從禪院經過。
“小和尚,小和尚,快給我澆點水喝吧。”其中的一盆花乞求著小和尚。
“你別急!”小和尚說:“師父說了,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我要是給你澆水了,你一定受不了的,會死的。等傍晚的時候氣溫降低了我再給你澆水吧。”
“小和尚,我求你了,你現在就給我澆吧。我寧肯痛快地死去,也不要這樣硬撐地賴活著,我真的受不了了!”這盆花又急迫地請求著。
小和尚見它耷拉著葉子,看它實在難受,就心軟給它澆水了。當他正準備給另外一盆花也澆上水的時候,那盆花卻鎮定而平靜地說:“謝謝你,小和尚,你傍晚的時候再給我澆吧,我能挺住。”
這時候,剛被澆上水的那盆花咕咚咕咚地喝下了清涼可口的水,它覺得非常暢快,看著在旁邊硬撐著的另外一盆花,不由得在心里嘲笑它活受罪。
傍晚的時候,那盆起初拒絕澆水的花已經成了“霉干菜”的樣子了。小和尚見狀,咕咕噥噥地說:“它一定已經干死了,怎么澆也活不了了。”
“小和尚,我還沒有死,你快給我澆水吧!”它奄奄一息地說著。
水剛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機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著,“你可真厲害,挺了這么久,都沒有死。”
就在這時,小和尚發現那盆先前被澆過水的花,已經徹底蔫了。小和尚以為它也還活著,于是又給它澆上了水,可結果它卻再也沒有站起來。
故事中,那盆屈服于烈日的花冒死求小和尚給它澆上了水,它的固執己見是背道而馳的,最后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生命。而另外一盆花,面對太陽的暴曬,不但沒有屈服,反而積極面對,始終不向烈日屈服,最后又獲得了無限生機。
這不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的,在問題面前,該作何選擇,最后生活會告訴你不同的答案。生活中,我們是和其中一盆花一樣選擇好死呢,還是和另外一盆花一樣選擇暫且賴活呢?這就是一個屈服命運挑戰與否的問題。
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下一秒會發生什么。天災人禍不可避免,生老病死也是常事。此時,或許你會覺得賴活與前面所述有所矛盾。得過且過有的時候的確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然而,換個角度想想,這又是一種常人難以到達的人生境界——在沉默中堅持,不屈服于命運的挑戰。
所以,困境之中,想想南先生的這句話,也思考一下“好死不如賴活”的另一層意義,不失為開拓自我心境獲得重生的好途徑。著名作家史鐵生的親身領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就是對好死與賴活的區別參悟的體現。死了,生命就靜止了,一切可能都成為了不可能,而活著,一切不可能都將成為有可能。這也正是好死與賴活的區別。
南先生還說:“人的一生之中只有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別人的事’,三是‘老天爺的事’。今天做什么,今天吃什么,開不開心,要不要助人,皆由自己決定;別人有了難題,他人故意刁難,對你的好心施以惡言,別人主導的事與自己無關;天氣如何,狂風暴雨,山石崩塌,人能力所不能及的事,只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過于煩惱,也是于事無補。人活得‘屈服’,離道越來越遠,只是因為人總是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的事。”
明白了賴活的意義之后,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運用“賴活”而豁達,而堅持,而獲得重生呢?這就需要我們理解南懷瑾先生所說的這段話,歸納起來,就是管好和做好“自己的事”。
“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不是我們所能掌控和左右的,所以,面對“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的時候,無須太過憂擾,做好自己,在困難面前堅持,無論如何都要挺住,不屈服。最后成功的,往往是不屈服于現實的打擊和命運的挑戰的人。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面對各種困境和挑戰的時候,我們不妨仔細思考一下南懷瑾先生的人生態度,豁達、淡定而又泰然地面對一切,堅持活著。暫時的不幸,是為了換取接下來的幸福,要相信,“久旱逢甘霖”的甘甜就是沉默、堅持和不屈服的最終結局。如此一想,死生面前,還有什么不能釋然的?灑脫和豁達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