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考的100個關鍵
【5336】邏輯思考的100個關鍵
(〔日〕茂木健一郎著,劉一都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5.8萬字,2021年1月第1版,46.8元)
△7章:效率與靈感;情緒與壓力;專注與精力;溝通與關系;記憶與整理;讀書與寫作;習慣與健康。
〇做事不講邏輯、平日不愛思考,是很多人“心中的痛”。不知道如何正確、高效地思考,會嚴重拖累人生。其實,要想活得明白,保持好狀態,只要把握思考關鍵,就能大幅激活個人潛能,讓專注、效率、靈感、智慧源源不斷地涌現。
〇只“輸入”不“輸出”,大腦很容易中途“放棄”。大腦主要通過感覺區“輸入”信息,并通過運動區“輸出”信息。在此,“輸入”指的是“理解”,“輸出”指的是“實踐”。
〇了解自己狀態最佳的模式。要想提高自身能力,就要先“了解自己的模式”,我們也同樣可以將其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〇靈感產生的兩個必要條件:記憶與欲望。
〇因為害怕,所以努力。
〇情緒積極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〇傳遞正能量,就會擁有更多正能量。
〇“人類的大腦只使用了10%,剩下的90%還有待開發。切換大腦模式,能提升抗壓能力”。
〇時間壓力法,就是給自己的工作設定時間限制。障礙的難度系數越高,克服障礙時大腦的快感就越強烈。
〇專注力來源于速度、分量和投入感。專注的人,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忘卻時光的流逝,聽不見周圍的雜音,只是單純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我們稱這個狀態為“心流”狀態。
〇有能力的人能夠做到讓自己與工作合二為一。
〇會學習的人,一定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〇與能夠讓自己感到輕松的人在一起。
〇朋友太多,人際關系質量也會下降。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了一個叫作“鄧巴數字”的概念,也叫150定律。鄧巴數字的范圍大概在100—230人之間,平均為150人。朋友的數量也有上限。
〇用積極的經驗替代復雜的情結。
〇文章這片“森林”中的每一棵樹的具體情況并不需要全都掌握,能夠接觸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閱讀高難度的文章,能夠提高我們“看見整片森林”的能力,其實也是在培養“概念腦”。
〇要想文章寫得好,人生閱歷要豐富。
〇寫作要有讀者意識,努力成為心中最好的自己。
(2021年2月6日中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