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哈(hā)》姓起源
495 哈(hā)
495 哈(hā)
【尋根溯源】
哈姓主要是少數(shù)民族姓氏。北宋時,中亞布哈拉王族東遷并定居中原。元代時布哈拉王族族裔出鎮(zhèn)云南,并在當?shù)亓粲惺眨槠渲兄弧C晒拧M族中以哈為名者,漢化后有的以哈為氏。
【變遷分布】
原在我國西部、北部和東北地區(qū)居住,內(nèi)附居入中原,在河北、陜西、湖北等地有一定分布。清代時期,河北河間為哈氏集聚區(qū)。當今情況不詳。
【名人薈萃】
哈麻:元末權臣,西域康里(今不詳)人。其母為寧宗乳母,哈麻與其弟雪雪,早備宿衛(wèi),順帝深眷寵之。而哈麻有口才,尤為帝所褻幸,累遷官為殿中侍御史。
哈占:清代將領。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藍旗人。自官學生授鴻臚寺贊禮郎,累遷兵部督捕理事官。官至兵部尚書。
哈攀龍:清代官員。肅寧縣城(今屬河北)人,回族,生于武術之家。自幼勤學苦練,武藝超群,膂力過人。乾隆武狀元,封乾清門一等侍衛(wèi),賜軍機處行走。不久調(diào)任福建興化城副將。后晉升為總兵。因母去世,辭官回家。哈攀龍為官清廉,勤儉持家。晚年,捐資修繕原籍清真寺后殿及前殿洞頂,并贈巨匠,親題“獨一無二”,以表對本教之城。友人曾問有錢何不置辦家業(yè),光大門庭。攀龍說:“公益之業(yè),匹夫有責。后世子孫,要靠他們自己”。哈攀龍多年征戰(zhàn),積勞成疾。一次進京議事,乾隆帝見其病重,遂令留住京師,后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