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氣和:胡適的交游
【3399】理直氣和:胡適的交游
(魏邦良著,人民出版社,18.4萬字,2014年4月第1版,30元,恩恩怨怨——近現代文化名人交往叢書之一)
△胡適和其眾多的朋友政治上有分歧,學術上有紛爭,生活上也不免有齷齪,但他們的友誼卻從未中斷,根本原因在于他們都是伏爾泰的信徒: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卻尊重你發出的聲音。共4章:[1]政界“諍友”,與蔣介石、丁文江、陳光甫;[2]北大故舊,與蔡元培、周作人、梁漱溟、劉文典;[3]學界同仁,與陳寅恪、趙元任、高夢旦、胡先骕、郁達夫、錢鐘書;[4]師生之間,與傅斯年、楊杏佛、顧頡剛、沈從文、姜貴。
〇在胡適心中,下列人物才能代表“中華民族的人格”:漢:張釋之、汲黯;后漢:光武皇帝、鄧禹、馬援;三國:諸葛亮、曹操;晉:杜預、陶侃;唐:太宗、魏徵、杜甫、陸贄;宋:范仲淹、王安石、岳飛、文天祥;明:劉基、方孝孺、王守仁、張居正;清:顧炎武、顏元、曾國藩。
〇社稷之臣并不愚忠,而是審時度勢,相機行事,能對社會局勢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在關鍵時刻,能做到置君命而不顧。
〇無智、無能、無為,最明智的政治哲學。
〇胡適愛惜陶希圣這個人才,但批評時也毫不留情;陶希圣尊重胡適這個老師,但爭辯時也寸步不讓。激烈的爭辯,沒讓他們疏遠,反而讓他們的關系愈益密切。
〇因為他們博學而自信,所以容得下不同的思想。
〇在就任演說中,蔡元培對學生提出三點忠告:一、抱定宗旨:即研究高深學問,不求升官發財;二、砥礪德行:束身自愛,力矯頹俗;三、敬愛師友: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敬互愛。
〇胡適濕潤、平和,常常滿面春風;梁漱溟古板、認真,總是一臉嚴肅。
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〇古語說,國有利器,不可示人。胡適卻反其道而為之,提倡”鴛鴦繡取憑君看,要把金針度與人”,毫無保留地將學問的“利器”授予愛徒。
(2018年1月30日下午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