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山水畫》賞析
山水畫
【點睛之筆】
山水畫是中國古代繪畫分類的一種,主要描寫對象為自然風景。山水畫不但表現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還體現出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與審美意識,也可以說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經典解讀】
中國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繪畫科目,要晚于人物畫,隋唐時期方進入成熟階段,但其后期發展迅速,從元代至明、清兩代,山水畫成為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主流。
山水畫描繪的是中國的自然風光,但又不僅為簡單的臨摹,而是畫家的精神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觀的表達,是畫家精神追求的體現。山水畫的產生與中國的道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道家追求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萬物”,能“勝物而不傷”,同時追求素樸自然、簡淡肅靜的藝術精神,因此山水畫多以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法,以色為輔。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興盛(其代表思想就是道家思想),這一時期兵火不斷,民不聊生,很多文人名士為了躲避政治上的傾軋選擇歸隱,像陶淵明、嵇(jī)康、阮籍等,他們寄情山水,吟詩作賦,于是山水詩大盛,山水畫也隨之產生,這是道家思想影響了人們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體現。
山水畫豐富多彩,流派眾多,歷代均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