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米廖失,尼古拉·斯捷潘諾維奇作品分析
【介紹】:
蘇聯著名詩人,“阿克梅派”*的重要代表和領袖人物。生于喀瑯斯塔河的一個海軍醫生的家庭。出世不久,全家即遷居彼得堡皇村。8歲開始寫詩。上中學時,深受校長、杰出詩人英·?!ぐ矊幩够挠绊?。中學畢業前一年出第一本詩集《征服者之路》(1905),深受勃留索夫好評。曾在彼得堡大學歷史哲學系學習過。不久赴巴黎深造。1910年與著名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結婚。同年出第3部詩集遂一舉成名。1911年發起成立“詩人行會”。1913年與謝·戈羅杰茨基在《阿波羅》雜志上發表兩篇宣言性的文章,宣告了阿克梅主義的正式誕生。他曾3次漫游非洲。一次戰時立過軍功,獲兩枚“喬治十字勛章”。1918年與阿赫瑪托娃離婚。后曾在高爾基主辦的《世界文學》出版社任編輯。20年代接替勃洛克,任全俄詩人協會彼得格勒分會主席。1921年因所謂參與反革命陰謀活動罪被蘇聯政府處決。直至1986年詩人誕辰百年時,才重新評價古米廖夫,且將其詩集列入《詩人叢書》出版。
古米廖夫的詩意境優美,語言清新,富于浪漫色彩和戲劇性情調:他贊揚“意志的力量”,崇尚原始與超人。他還有詩集《浪漫之花》(1908)、《篝火》(1918)、《火柱》(1921)等。后期的詩又有些接近象征主義。古米廖夫的詩對吉洪諾夫、巴格里茨基、葉甫圖申科的詩都有十分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