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漏刻》賞析
漏刻
【點睛之筆】
漏刻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fā)明的一種計時工具,“漏”就是計時用的漏壺,“刻”是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它通過漏壺的浮箭來計算一晝夜的時刻。除了古代中國,在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曾使用過這種計時工具。
【經(jīng)典解讀】
最開始,人們受水從陶器的裂縫中一滴一滴地漏出的啟發(fā),制造出一種留有小孔的漏壺。將水注入漏壺內,水就從壺孔中流出來,流出的水用另外一個容器收集,在這個容器里面有一根刻有標記的箭桿,相當于現(xiàn)代鐘表上有刻度的鐘面,用一個竹片或木塊托著箭桿漂浮在水面上,容器蓋的中央開一個小孔,箭桿從蓋孔中穿出,這個容器就稱為“箭壺”。箭壺里面收集的水逐漸增多,木塊托著箭桿也隨之慢慢地往上浮,人們從蓋孔處看箭桿上的標記,就可以得知具體的時刻。
漏刻作為一種獨立的計時系統(tǒng),借助的是水的運動。可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漏壺里面的水多時,流水比較快,水少時流水就比較慢,這樣會影響計量時間的精度,因此又在漏壺上再加一只漏壺,水從下面的漏壺流出去的同時,上面漏壺的水又源源不斷地補充給下面的漏壺,這樣下面漏壺內的水就會均勻地流入箭壺,得出比較精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