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奉獻浩然氣
信念奉獻浩然氣
——學習楊善洲同志追求奉獻的精神
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石匠出身,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1988年3月8日退休。他沒有留在城市養老休息,卻選擇了扎根大山,走上造林之路。他的心愿是為家鄉老百姓義務植樹造林,創建綠色家園。他帶領17位墾荒者,走進大亮山,開始了22年的艱苦植樹造林之路。
一、奉獻精神
楊善洲在上山植樹造林22年的日日夜夜,與墾荒者一起,給黨和人民創建了一個5.6萬畝的林場,林業產值達3億元,這里有茶園、果園和繁茂的一大片綠洲。他榮膺“全國綠化十大標兵”“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楊善洲說:“我們奮斗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園嗎?”他有一顆為人民謀利益的崇高理想信念之心,為黨的事業奮斗一輩子,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楊善洲同志給人們留下了奉獻精神、公仆本色、清廉作風、崇高追求和創先爭優的革命激情。詩曰:
崇高理想品德升,奮斗奉獻為民生。
謀福人民唱國盛,人格魅力講忠誠。
公私分明心如鏡,事業永恒弦歌聲。
律己做人堅毅勁,精神家園分秒爭。
二、公仆本色
被百姓稱為“草鞋書記”的楊善洲,他一生堅持公仆本色,頭戴竹葉帽,腳穿茅草鞋,走遍了青山和山寨,深入到田間地頭,抓住“群眾思變”“百姓思富”這個國強民富的大主題,努力實踐自己的人生追求。群眾民謠是這樣唱的:“家鄉有個小石匠,當官退休福不享,栽樹二十年,荒山披綠妝。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當,為什么?當共產黨。”詩曰:
頭戴竹帽荒山蹲,腳穿草鞋泥棲身。
開渠引水高歌進,栽樹披綠種田人。
百姓思富加把勁,群眾思變小康奔。
公仆本色倡苦奮,一塵不染講忠心。
三、吃苦在前
楊善洲剛進大亮山,就與同志們一起住在簡易的油毛氈窩棚里,常與老鼠作伴,雨水多,濕度大,衣服常需用火烤干。一年后,蓋起第一批磚瓦房,他讓給別的同志先住,直到全部蓋好磚瓦房,他最后一個搬進房。他是一位群眾公認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楊書記,為人品德是眾人公認的。詩曰:
退休造林進亮山,樹枝毛氈松葉間。
與鼠為伴生態鮮,瓦房蓋好他人甜。
雨多衣潮煙火暖,吃苦在前眼界寬。
綠化家園齊聲喚,高尚品德精神先。
四、清廉作風
1984年,楊善洲下鄉調研,與秘書蘇加祥在龍陵縣委機關食堂吃飯花了6.5元,縣里沒有收飯錢,楊善洲叫蘇秘書坐公交車回縣城還賬。楊善洲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下鄉,這里吃一頓,那里吃一頓,最后這些賬還不是攤到老百姓的頭上,這個風氣千萬不能開頭啊!”詩曰:
兩袖清風本色張,清正廉潔形象良。
民心大賬牢記上,吃飯交錢公仆郎。
辦事認真正氣亮,不失民心作風揚。
三大紀律隨時唱,八項注意永世昌。
五、青松常在
楊善洲一生沒有積蓄,只有一套全村最差的房子。他的豪放情懷是:張開雙臂,創建森林綠洲,為百姓遮風擋雨。楊善洲上山第一年,白手起家,決定造林1萬畝,建設苗圃100畝。任務艱巨,他親自帶人到外縣采購樹苗。當天一早起程,第二天清晨三點多趕回林場,來回一趟300余公里,他親自趕著馬幫,遇雨趕路,滿身泥水給大家驚呆了。楊善洲輕松回答說:“天亮就可以栽樹了,耽擱一天,影響成活率。”這就是楊善洲的雷厲風行的作風。在他的帶領下,當年造林1.2萬畝,超額完成了任務,經過22年的艱苦奮斗,楊善洲實現了荒山變綠林,林場移交給施甸縣林業局。縣里決定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后來市里獎勵他20萬元,他把16萬元捐給保山一中和林場,自己只留下4萬元。楊善洲就像一棵長生不老的青松。詩曰:
禿山植樹變林海,高尚情操勤耕耘。
繁茂森林新風韻,獎勵捐助多育人。
泥腿作風長松勁,茶園果園綠洲春。
十里飄香綠園錦,青松常在萬年存。
六、創先爭優
學習楊善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甘當公仆的革命信念,堅守淡泊名利、廉潔奉公、追求奉獻的人生情操,在彩云之南的沃土上創先爭優,讓楊善洲精神在云嶺大地開花結果。詩曰:
云嶺驕傲楊善洲,神州楷模萬古流。
淡泊名利堅定走,廉潔奉公萬年留。
永不褪色和風奏,永葆先進當黃牛。
追求奉獻永恒久,創先爭優萬里舟。
201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