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通(tōng)》姓起源
312 通(tōng)
312 通(tōng)
【尋根溯源】
通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起源于巴縣,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期,巴國有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天的四川省達川),后來他的后裔用封地作為姓氏,稱為通氏。二是出自徹姓,因避帝諱改姓。秦漢時期,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的鄉間有一個讀書人,很有學識見地,后來被帝王知道以后委以重任,讓他擔任丞相,并且封他為徹侯。他的子孫后代以徹為姓,成為徹氏。到了西漢武帝的時候,因為要避武帝劉徹的諱,所以改姓為通。
【變遷分布】
早期在今四川與重慶一帶活動。漢唐之間,發展于今山西一帶,并以西河郡為郡望。通姓是罕見姓氏,當今在上海嘉定、河南息縣、湖北鐘祥、浙江余姚等地均有所分布。
【名人薈萃】
通辨:元代高僧。7歲的時候就拜禮真空為師,學習浮圖法。皇慶初,萬山和尚奉旨大做齋會,請通辯演法。忽然從法座放大光明,通辯圓寂了。當時白光四射,得到舍利子無數。
通嘉:清代著名將領。滿族,納喇氏,納喇·康喀勒之從孫。初襲父爵三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后加拖沙喇哈番。官至鑲紅旗蒙古都統。清順治末年至康熙年間,先后參與討伐山東于七、察哈爾部布爾尼、吳三桂叛軍,曾大破吳三桂部將譚弘于云陽。
通琇:清代高僧。19歲的時候出家為僧,居住在武康報恩寺。順治年間被召見過三次,讓他來說法,并且賜號為大覺禪師。他在要求回到天目山以后,又被加封普濟能仁國師。康熙年間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