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呂(lǚ)》姓起源
22 呂(lǚ)
22 呂(lǚ)
【尋根溯源】
呂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源自姜姓,其始祖為伯夷的后代,被封在呂國,其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炎帝裔孫伯夷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夏初被封在呂(今河南南陽一帶),建立呂國。春秋時,被楚國滅亡,其后代以國為姓。古時,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呂國,史稱東呂,其實是南陽呂國分出來的一支。春秋時,東呂被宋國滅亡,其后代也以國為姓。二是源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領春秋時期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姬姓)在魏國。周武王時,又將魏國遷封在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子孫以國為姓。春秋時,晉國大夫魏锜食采于呂邑(今山西霍縣西南),子孫以呂為姓。三是來自少數民族改姓。
【變遷分布】
早期,發展在河南、安徽、山東、湖北。兩漢以后,廣泛分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等地,并在河東、東平、東萊、陽翟、濮陽、略陽等郡形成呂姓望族。宋代時期,已經發展到福建、兩廣等地。明代時期,已經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當今在山東、河南等地最為密集。
【名人薈萃】
呂不韋: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后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組織人編寫了《呂氏春秋》。
呂布:東漢末年名將。五原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人,一說山西忻州人。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號奮威將軍,封溫侯,割據徐州,曾被封為徐州牧,為一代梟雄。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并處死。
呂蒙:三國時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東南)人。文武雙全的人物,以致魯肅見他時,曾稱贊其“學識淵博,非復吳下阿蒙”。先在赤壁之戰中與周瑜等大破曹軍,后大敗關羽,奪回荊州,在東吳堪稱戰功赫赫。后被封南郡太守、孱陵侯。
呂洞賓:唐代傳奇人物,“八仙”之一。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一說陜西省人。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后四方云游,自稱回道人。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呂蒙正:北宋宰相。河南洛陽人。呂蒙正中狀元后,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980年,拜左補闕,知制誥。988年,拜呂蒙正為宰相。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不久,因病辭官,回歸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禪泰山,過洛陽兩次看望呂蒙正。卒后,謚文穆,贈中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