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代學生放暑假嗎》賞析
古代學生放暑假嗎
【點睛之筆】
這里所說的古代的學生是指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明清時期,就讀于國子監的學生被稱為監生,他們也是有假期的,如旬假、田假、授衣假等。
【經典解讀】
旬假是指一個月每旬放假一天,即上十天學放一天的假,好讓學生們休息。田假則是在農活繁忙的時節所放的假,這時農家子弟都會返回家中幫忙干活。授衣假是從唐朝開始的,每到九月天氣變冷的時候,會專門給學生放假,好回家準備防寒的衣服。田假和授衣假這兩個假期在《新唐書》中有記載“每歲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詩經》里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描述。一般來說,田假和九月的授衣假假期會相對長一些,都長達一個月,兩者加起來的假期有兩個月,應該相當于現在的暑假吧。
這兩個假期之所以會這么長,是因為古時的國子監設在京城首府,監生們都是從全國各地選拔而來的,有的離家很近,有的則離家路途遙遠。為了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回家,所以假期一般都比較長,時間長達一個月。
唐朝時期的旬假一般是旬考后的第一天開始放,田假以及授衣假的放假時間大約是在五月和九月,如果有一些學生因為回家的路途太遙遠而耽擱了一些時日,可以申請適當延長假期。但若已予延長而逾期過多,則會被勒令退學。
明朝的監生們待遇十分優厚?!睹魇贰みx舉志》記載:“師生月廩(lǐn)米六斗,有司給以魚肉,學官月俸有差?!彼麄冸m然在物質上十分優厚,但也少了很多自由,他們的日常行為規范中有許多約束和限制。監生要穿御定的制服——襤衫,不許穿平常的衣服;不能隨意出入,要出去,先要獲得教官的批準,領“出恭入敬”牌;想請假或回家,是要向皇帝請假的;會餐的時候禁止喧嘩,更不許議論伙食的好壞。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明朝的監生們在身心兩方面都失去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