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有9999間房的北京故宮》賞析
有9999間房的北京故宮
【點睛之筆】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古稱紫禁城。故宮規模宏大,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9999間房,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是我國古代建筑精華中的精華。
【經典解讀】
故宮周圍的宮墻長約3千米,高約10米,四個城角矗立著精巧華美的角樓,東南西北分建東華門、午門、西華門、神武門。城外有護城河環繞,形成宮闕重疊、門戶森嚴的城池。故宮南北長達960米,東西寬達750米,建筑大部分為磚木結構。故宮的建筑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的。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的建筑充分體現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禮制,嚴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寢”的古制布局,分為外朝與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大典、行使權力的重要場所。其中太和殿是宮城中等級最高、最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盛大儀式或慶典都在這里舉行。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居住及后妃皇子們居住、游玩的地方。
故宮的宮殿建筑中采用了雕刻、貼金、鏤金、漆畫、景泰藍、玉石及螺鈿鑲嵌、硬木貼絡、綢緞裝裱等當時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藝美術手段,將高超的建筑技術與藝術融為一體,體現了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