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陸遜》品評
讀《三國演義》,讀到關羽、張飛死后,讀者多是泄氣,似乎情節和人物都沒有了什么起伏,也沒有了懸念。劉玄德白衣白旗白甲,討伐東吳,一路浩浩蕩蕩。先是殺敗了孫桓,后是韓當、周泰,大軍長驅直入,如砍西瓜,切白菜,如入無人之境。東吳簡直一點兒辦法沒有了,眼睜睜這東吳就得亡了。誰知道呢,這時偏偏跳出來了一個陸遜,真讓人大開眼界。可不是嘛,東吳自從周瑜死后,就沒出息過什么讓人眼睛一亮的爽氣人物。跟張遼打的那一仗,孫權都親自披掛上陣了,還讓張遼將軍給殺得大敗,連江東的小兒都不敢夜啼了。不就一個張遼嗎?至于嗎?你東吳真是沒人了?現在劉備兵臨城下,更顯得東吳沒人了啊。真是讓人羞臊難當啊!
誰說沒人了?有人!陸遜就在這個時候閃亮登場了。
怎么登場的?作者有藝術處理。蜀國舉兵來攻,兵臨東吳城下,軍情十萬火急,天天都送雞毛信,東吳將官一敗二敗再三敗,這就給陸遜的出場作了聲勢上的鋪墊。山雨欲來風滿樓嘛,陸伯言先生就在這危難之際出場了。讀到這里,讀者大概仍然為東吳暗暗捏著一把汗,這位陸先生年紀輕輕的,行嗎?不僅是讀者擔心,東吳上上下下的干部們也擔著心呢。萬一這位陸遜是當年的趙括先生的再版呢,只會吹大話,紙上談兵,屋里成精,出門稀松,如果那樣,東吳可就真是慘了啊。古今中外,無論是軍事上或者政治上或者經濟上,凡是在這種危急時刻用人,都有點兒押寶的味道。當事者大話可是說了,牛皮也吹了,旁觀者可懸空著心呢。中國古時候的那位趙括先生,直是讓人們每每提起來,還心里邊涔涔地直出冷汗。不能不說,一些紙上談兵的人物,真是把后來人嚇出毛病來了。報上經常講這樣的現代例子,上個月的《齊魯晚報》報道,說某一家企業,在接連五年的時間里連續虧損,工人們的工資發不出來,還想貸款呢,銀行的大門也嚇得緊緊地關上了。銀行的人說,這家企業就是一個無底洞了,就是往里成筐地扔金條也聽不見響兒了。市里的主管領導召集開會,找專家論證之后,決定讓這家廠子破產,可是工人們不同意。為什么?企業里還有他們的集資呢,不能都打了水漂兒啊。這個時候,一個姓李的年輕人站了出來,在全廠的職工代表大會上一通演說,慷慨激昂,大講特講了一番,他如何能夠使廠子起死回生。工人們真是相信了這位李先生的演說,死馬當作活馬醫嘛,最后一搏吧,工人們幾乎傾家蕩產,進行了最后一次集資,這真成了生死未卜的押寶了。結果如何呢?一年過去,這家企業還是破產了,工人們的集資也都泡湯了。你說這位李先生,光練嘴皮子了,這多讓人失望泄氣啊。這位年輕的李先生不就是現代的趙括版嗎?
可是陸遜不是趙括,他沒有讓人失望,他一出場就把劉備殺得大敗,一場火戰,就使得蜀國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了。此時,蜀國那邊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只能捶胸頓足了。諸葛亮沒有跟著劉備去征吳,他有招兒也使不上啊。也有讀者遺憾,說如果諸葛亮去了,興許劉備不至于這樣全軍覆沒。還有人更遺憾,劉備也是大意了,怎么臨出門沒跟諸葛亮要幾個錦囊妙計呢?其實,諸葛亮能有什么錦囊妙計呢?諸葛亮也不是神仙,您以為陸遜是周瑜呢,還想再讓人家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啊?省省吧,人家東吳總讓你劉備和諸葛亮算計了,窩囊透了,人家總不能讓一塊石頭絆倒兩回吧。
這一個陸遜,真是風光無限啊,他的確替東吳的全體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如果讀者站在東吳的立場上來看火燒連營八百里的情節,那會是什么感覺呢?在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借東西不還的賴皮面前,東吳人民窩囊了多少年?憋氣了多少年?讀到劉備在烈火中抱頭鼠竄的情節時,讀者的心里會不禁想到了當年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周公瑾,想到了大概也是窩囊而死的魯子敬。或許劉備、諸葛亮作惡太多了,真是惹動了天意,上蒼才派下這一個年輕有為的陸伯言來,此人是東吳的救星,更是蜀國的克星。真是蒼天有眼啊!周瑜在天之靈若有知,一定會大大出一口胸中惡氣:“報應啊!劉備啊,諸葛亮啊,你們也有今天!”
可是,我們不要忘了,陸遜出場并不容易。陸遜出場前還有一個情節鋪墊,即孫權對陸遜還著實有些不放心:就這么個小伙子,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樣子,行嗎?可別誤了事兒啊。這可不是菜市場買菜,二斤蘿卜三斤土豆,買虧了就買虧了。這可是大敵當前,兒戲不得啊,稍有閃失,我們東吳可就真的玩完了啊。孫權心里一直敲小鼓。這也怨不得孫權心眼兒小,這可是舉國之兵的事兒啊,真要是出了差池,東吳即使不亡黨亡國,也就差不多了。可孫權權衡再三,高低還是同意了陸遜帶兵。孫權為什么能如此痛快地同意陸遜帶兵前去與劉備決戰呢?一則,有闞澤這樣的老同志從熱情推薦到極力保薦(用全家擔保,跟現在銀行貸款擔保差不多的意思),孫權心里總算有了些底,老同志總是有實踐經驗嘛。二則,劉備來勢洶洶,已經兵臨城下,滿朝文武也真無人可用了民。用闞澤的話說:“周瑜之后有魯子敬,魯子敬之后有呂子明,現在呂子明也沒了,就剩下陸遜了。主子啊,咱們倉庫里真沒什么了,算來算去,也就剩下小陸這一棵蔥了,您將就著用吧!”孫權無可奈何之下,也只能依了:“行,老闞啊,我就聽您的,就是他小陸了。小陸啊,是好是壞,就您了。您可得爭點氣啊,我們老孫家可是全指著您這塊云彩下雨了。您要是干好了,我得叫您一聲陸大爺,我還得請您喝茅臺。”
一錘子買賣!
孫權也有賭徒的心理。他大概把陸遜當福利彩票了,抓著了算我福氣,抓不著算我倒霉,閉著眼睛干吧!
可是領導的意見代表不了群眾的意見啊,就算是孫權這個店掌柜豁出去賭了,可是東吳的伙計們不愿意呀。東吳是老孫家的買賣不假,可是伙計們里邊也有利益啊。如果這次真賭輸了,“孫家店”真的破產關張了,伙計們上哪兒去吃飯呢?于是,滿朝文武都不放心啊,罵闞澤吧。你姓闞的想干什么啊?你怎么推薦這么個嘴上沒毛的小子上臺啊?你是不是收了這個陸遜什么好處了,你看你,怎么一個勁兒地替他張羅,替他掙口袋啊。老闞啊,你是不是糊涂了,怎么是個人不是個人的,你都往上推薦呢?韓當、周泰等一些老同志都開始罵大街了:“完嘍!完嶁!孫老板怎么能使用這么一個嘴上沒毛的小子呢?東吳完嘍!”
也有讀者說,陸遜這一回出場的情節,跟當年周瑜出場有些相似。談歌不同意這種說法。當年也就是一個程普將軍不服氣周瑜嘛,畢竟是少數,現在呢,可是有一大幫人在底下瞎嚷嚷。三人成虎,眾口鑠金,陸遜這個小子威信太低,群眾基礎不行嘛。這個時候,真是要勁啊,只要孫權稍微含糊一下,陸遜就得被立刻撤職。
讀《三畫演義》讀到這里,有讀者感覺陸伯言比周瑜當年難多了。按照一些專業評論家的看法,即當年周瑜的處境勝過陸遜的處境:周瑜那時候,東吳人氣正旺,孫策留下的產業正在發展壯大之時。而陸遜接手的時候,人氣正弱,剛剛讓劉備打了一個三戰三負,朝中的許多文武大臣都悄悄地準備投降呢。周瑜那時候,他還有一群人幫忙啊,連諸葛亮也幫著,只是一群文官反對,反對歸反對,那群文官在作戰方案確定之后,就不敢再瞎嚷嚷了。可是陸遜這里,有一群人掣肘。文官懷疑,武將也懷疑,還有不斷寫告狀信的,直到火燒了劉備之后,孫權才告訴陸遜:“小陸啊,你小子真是不容易啊,我都替你捏著一把汗啊,那時我收到了不少告狀信啊,我就不信他們(諸將皆上書言其懦,孤獨不信)。”
不信就對了。
談歌不能茍同上邊那些看法,談歌感覺陸遜的處境其實比周瑜容易。上邊那些困難,談歌感覺大多是人為的,談歌甚至懷疑是陸遜自己嚷嚷出去的,其實并沒有那么嚴重。陸遜為什么嚷嚷這些困難,這里邊有文章:陸遜精啊,這叫領導派下活兒來了,我得把困難講在前邊,你孫老板別總覺得我陸遜挺容易的,我也是困難重重啊。其實呢?細讀《三國演義》,陸遜真有比周瑜容易的地方。想想看,周瑜縱火,是在冬天,那東風不好找啊,不是花點兒錢就能到菜市場買來的,要不怎么周瑜都急得吐血了呢。可你陸遜趕上是在夏天了,放火的事兒,你可比周瑜容易多了。高溫天氣,干燥季節,你點哪兒哪兒不著呢?連汽油錢都省下了。周瑜呢,還得請龐統給曹操出主意,把戰船都連起來,好燒啊。陸遜不用啊,劉備的軍帳就一片片在那兒明放著呢,只要你有本事,你陸遜就可勁兒燒吧。
放火的問題解決了,別的困難還叫困難嗎?所以講,陸遜不比周瑜困難。
下邊,談歌想說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即時勢造英雄。即使劉備三戰三捷,東吳也還沒有到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地步,東吳朝中還有許許多多文臣武將,為什么就把這次建功立業的機會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了呢?再退一步講,當時東吳的年輕干部肯定不少,有的也未必比陸遜遜色多少。我們下邊分析一下,陸遜為什么能夠脫穎而出,順利地走到前臺來的吧。
之一,按照書中所寫,陸遜的父親似乎是東吳一個不大重要的小官吏。雖然是這樣一個小干部的家庭,老陸家還是能夠跟東吳的上層領導說上話的,至少老陸家認識闞澤先生啊,闞澤先生可是孫書記身邊的人啊。如果陸遜的父親是一個賣烤羊肉串的,那肯定另當別論了,你上哪兒認識闞澤先生去啊。就算你家開著烤羊肉串公司呢,就算你家烤羊肉串的生意發了大財,掙了美元,那也沒有用,你肯定跟東吳的上層領導說不上話。就算闞澤先生喜歡吃羊肉串,是你陸記羊肉串的回頭客,他頂多也是多照顧你幾回生意,打死他,他也不會把一個賣羊肉串的介紹而且推薦給孫書記啊。問題是陸家認識闞澤,闞澤也賞識陸遜,這是陸遜后邊能上來的關鍵原因。闞先生因為賞識陸遜,才往上推薦陸遜的啊。你說你也是年輕人,你比陸遜還強,你比陸遜讀的書多,你的學歷比陸遜高,可是你不認識闞澤先生,你也是沒用。你說你認識王澤或者李澤,也沒有用,他們不熱心推薦的事兒。再則,東吳似乎有一個民主推薦機制,至少那時的民主推薦干部還管用,別說,像闞澤這樣的人物,可以說是東吳的顧問一級的人物,他要是說句話,第一把手還真得掂量掂量。他要是說誰能干,孫老板就能夠見一見誰,面試一把。陸遜的家里能夠遇著闞澤,真是陸遜的一件幸事了。孫權起用了陸遜,這且不說是東吳這場戰爭的轉折,對陸遜自己,也是一個人生的轉折,對陸家也是一個輝煌的轉折。這個故事給后來人的啟示是,如果你想干什么,得有業內權威人士推薦你。你想干大事兒,當大干部,得有重量級人物推薦你。朝里無人不做官,這是老話,老話是老理兒,老理兒不過時。
之二,陸遜還是個聰明人。他接受孫權的任命時,沒有像平常人一樣,腦袋一熱就胡亂答應:“行啊,孫老板,我保證完成任務。”如果換上一位淺薄點兒的人物,好啊,我好容易逮著出頭的機會了,還說什么啊?“孫老板,這點兒小事兒算什么啊?毛毛雨啦!灑灑水啦!您就一百個放心吧,我要是打不勝這一仗,您怎么處分我都行。要不然,我腦袋朝下走三圈兒。”陸遜沒有吹大牛,他還拿著勁兒,穩穩當當地對孫權說:“行,孫老板,我一定好好干,不過您得當著百官的面兒把權力交給我。”估計說這話之前,他已經跟闞澤商量好了,闞澤便給孫權出主意:“您啊,得學著劉邦拜將。”孫權也真聽話:“行!這好辦。”連夜讓人筑了一個壇子,拜將。說到底,陸遜利用了孫權著急上火的心態,都這個時候了,火燒眉毛眼前急,孫權還不得要什么給什么啊。這等于是一個承包工程,至于利潤嘛,你陸遜看著提成吧,能提多少你就提多少,你按質量給我交活兒就行了,投資你隨便追加。這是陸遜的故事給后來人的第二個啟示,如果你想干大事兒,光有重要人物推薦你還不行,你還得有機會。還是那句老話,如果沒有出現重大事件,就不會出現重要人物。如果不是劉備來勢洶洶,東吳危在旦夕,你陸遜想提拔?想拜將?你做夢呢!就算闞澤先生在孫老板面前磨破了嘴皮子,把陸遜夸成了一朵玫瑰花,孫老板也最多說上一句:“照闞先生這么說,這個姓陸的還真是個人才呢!行了,我記住這事兒了,以后再說吧。我最近太忙,沒空面試這個姓陸的,先放放吧。”這一放啊,黃瓜菜都得涼嘍。由此講,如果說是闞澤這些老同志推薦了陸遜,莫如說是劉備成全了陸遜。
有了劉備的兵臨城下,就有了東吳的危機;有了東吳的危機,就有了闞澤的推薦,也就有了孫權的重用,陸遜也就有了這種傾國所有的優厚條件。陸遜這一仗還打不嬴嗎?用句當代明星的話講:想不出名都難。
陸遜也就露了這一回臉兒,風光了這一回之后,竟再無建樹。他后來曾經跟著孫權伐了一次曹魏,也沒撈到什么稻草,無功而返。孫權一直讓他守著荊州,等于當了荊州市長。陸遜還別嫌官小,這就是重用了。想想這荊州的事兒,著實讓人不放心啊,好容易從劉備那里奪回來了,費了多大勁啊?這一回可得找一個明白人守著喲,不能再丟了,荊州成了孫權的一塊心病。“陸遜啊,你就給我用心用力看著吧,換了別人我還真不放心呢。”
陸遜死得很早,《三國演義》里沒寫他多大歲數去世的,他是死在了孫權前邊,估計年紀不會太大。這樣一個年輕干部早亡,讓人有些遺憾。談歌估計他不會是過勞死,談歌覺得他應該是“閑”死的。有的書評家很遺憾,希望陸遜再干幾件漂亮的事兒,其實,有火燒連營八百里的戰績就夠風光的了。一個人,一輩子能干成一件大事兒就足矣。總想著一步一個輝煌,那是神話,估計世界上沒有這種人,至少談歌沒見過。
風光的陸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