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講禮貌
做人要講禮貌
季先生語錄:
人必自愛而后人愛之。沒有禮貌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必然產生與社會不協調的后果。
松蘇內吉說:“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笨梢?,禮貌對于一個社會的重要性。毫不夸張地說,一個社會,若是不講禮貌,將會成為一個混亂而又野蠻的社會。因此,禮貌是一個社會的必要條件。
人生在世,為人處世,少不了禮貌。中華民族向來以優良的道德傳統著稱。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在道德情操和個人修養上,人們都予以禮貌以高度的重視。的確如此,生活中,處處需要禮貌。
例如,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熟人之間需要講禮貌,古人所提倡的“禮尚往來”就是一種禮貌。除此之外,封建社會的“三綱六紀”、“人倫五?!钡纫彩且环N禮貌,盡管在如今看來,這樣的禮貌有糟粕的地方,但是,誠如季先生所分析的,它們還是有可取的一面,因為它們能為良好的社會秩序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不僅熟人之間要講禮貌,就算是陌生人之間,也要講禮貌。比如,受人恩惠,要說“謝謝”,這是一種“輕禮”。而古往今來,人們所提倡的“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則是一種“重禮”。再如,“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禮。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禮貌,人與其所生活的環境之間也存在著禮貌關系。但是,這樣的禮貌關系,事實上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禮貌關系,但是,它需要以環境為襯托。舉個例子來說,現如今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社會,許多年輕男女公然在公共場合卿卿我我,摟摟抱抱。對此,季先生認為這是一種不講禮貌的表現。用老一輩的話來說,叫“傷風敗俗”。事實亦如此。盡管這是一個倡導自由的社會,但是所謂的“公共場合”就是公眾共享的場合。既然如此,在公共場合忘我地親熱,就未免表現得有些自私,勢必影響他人。拿高校來說,學校是學習的地方,若是每個學生都沉迷于這樣的花前月下,那大學就不是鑄就人才的熔爐了,反倒是浪費青春的場所。
對于這一種不講禮貌的表現,季先生語重心長地勸誡說:“如果一個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樣都行??晌覀兪翘幵谏鐣校@就要講究點人際關系。人必自愛而后人愛之。沒有禮貌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必然產生與社會不協調的后果?!?/p>
綜上可知,生活中,禮貌有許多種。身處社會中,不論是何時,都應當做一個講禮貌的人。這不僅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更是一種修身之道。德國詩人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笔聦嵣希粋€人的禮貌不僅能照出他個人的肖像,還能照出他的內心。因此,一個人若想提高自己的修養,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問心無愧的、有修養的人,那么,禮貌這一課是不容落下的。
古時候有一個叫牛皋的人,很不講禮貌。有一次,他迷路了,向一個老大爺問路,老大爺不但沒有給他指路,反而罵他沒教養,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也迷路了。他看到老大爺,立即下馬,然后畢恭畢敬地給老大爺鞠了個躬,很有禮貌地向他問路,這位老大爺見岳飛是個很有修養的小伙子,便熱心地給他指了路。老大爺指完路后,岳飛又鄭重地向老大爺道謝、告別。
一位穿著高跟鞋的年輕女士不小心踩了一個年輕小伙子一腳,這位女士連忙誠懇地說:“對不起!”小伙子沒有大發脾氣,而是微笑著說:“沒關系。”于是,一場可能的爭吵避免了。誠如季先生所說的,因為這樣微不足道的事而不講禮貌,而大動干戈,是小題大做,是自找麻煩。
確實如此。因此,生活中,我們應當做一個講禮貌的人。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季先生所說的“眼下,絕大多數的人,都抱怨現在社會上不講禮貌”的現象。須知,禮貌是使人與人和諧共處的催化劑。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最主要的是,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中,禮貌不僅能在人與人之間架起寬容、理解的橋梁,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與品格。一句話,擁有完美人格的人生少不了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