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琪羅:不想當會計的藝術家不是好詩人
《米開朗琪羅:不想當會計的藝術家不是好詩人》
一提雕塑就能想起多年前,特別有文化的公園水池子邊上立了尊維納斯,晨練的大爺們特別有欣賞眼光夸贊不已,大娘們明顯審美水平滯后,我聽她們一邊踢腿一邊說:“胳膊斷了,也不能就不穿上衣了,光拿塊布圍下邊哪行?!绷硪粋€人說:“看著布料是足夠,外國人寧愿布拖地了,也不說往上拽拽?!睂Ψ酱穑骸皼]看見,沒胳膊嗎?殘疾人不方便,估計料子滑下去,只能耷拉在胯那兒了。”他們的對話不由得讓我再次審視這些半光著的雕塑。
如果在我們的記憶里維納斯是雕塑中的女性代表,那么男性就一定是“大衛”,這個光著身子連片兒布都不圍的俊美男子讓少女們迅速對異性的身體有了全面了解。
歐洲的繪畫和雕塑特別迷戀對人體的描述,偉大的母親坐著,故意衣不遮體,依偎在她身邊的胖孩子,看身高怎么也該上小學了,可光得特別理直氣壯,一絲不掛目光炯炯地盯著一個地方,打表情上看,只有安然沒有害臊。瞧人家,生活得怎么就能那么渾然天成呢?
打開《米開朗琪羅手稿》一書就能看到很多這樣的畫卷,有雕塑,有素描。不過藝術有神圣感,你還真不會動邪念,只是覺得,大師畫得真棒。這本書很厚,基本就是書信體,時間脈絡是斷斷續續的,大約隔三個月左右一封短信。據說米開朗琪羅遺存世間的手稿極少,所以但凡被發現的,就都放進書里了。這位大師生性多疑,他擔心別人會從其畫作中偷師,因此對自己的作品極為珍視,在把畫作交付給別人時會再三要求對方謹慎保管。最后,他在臨終前將自己的多幅手稿付之一炬,在約1000幅草圖中,只有70幅留存于世。
這種性格從書中就能看到,偉大的藝術家那叫一個能算計。要不是因為有很多繪畫的草圖在書里,你準會以為作者是一個會計呢,基本上每封信都在算賬,特別明白數兒,他給了別人多少錢,人家欠他多少錢,最后連我都記住五個金杜卡特能買一塊大理石的事兒了,還有花1000杜卡特能做土地投資。
米開朗琪羅在書信中提及他對藝術和人生的看法時候少,更多的是與家人、朋友以及王公顯貴之間交流日常事項,但即使是關于財務往來、貨物運輸、婚姻建議的書信,也能折射出米開朗琪羅性格的方方面面———時而高傲,時而任性,時而沮喪,時而尖刻,時而機敏。而這位藝術大師對于信仰、對人生、對愛情、對藝術的深刻見解,則體現在他77首造詣頗深的十四行詩之中。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盡管這一身份常常被他其他的成就所掩蓋,但是在這些詩作之中,我們能夠看到他感情更炙熱、思想更深邃的一面。起碼這些詩歌,看著比賬本生動。
除了前面提到的70幅草圖,米開朗琪羅存世的詩作有300余首,書信有500余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前編輯卡羅琳·沃恩從這些資料中精心挑選了最具藝術價值、最能體現其人生軌跡的手稿,并對米開朗琪羅各個時期的生活狀態和藝術成就進行了深刻有見地的總結。在橫跨半個多世紀的數百封信件匯聚成的時間之河中,我們可以看到米開朗琪羅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對藝術創作鍥而不舍的追求,同時也會體味到這位藝術大師不為人知的痛苦與孤獨。
雖然這本厚書就像在賬本里夾著一些珍貴的畫作,扒拉開那些絮絮叨叨落在錢上的心思,我們還是來看這些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手稿。米開朗琪羅的藝術才能世人皆知,他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而他的素描作品更是被專業人士奉為神作。意大利傳記作家喬爾喬·瓦薩里曾說道,“除了最完美的人體,這位藝術大師拒絕描繪任何事物”。對于這位藝術大師的作品而言,怎樣的溢美之詞都不為過。這部手稿也是研究文藝復興的珍貴史料。米開朗琪羅享年八十九歲,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中算是最高壽的。他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政治、宗教、社會和藝術的動蕩,在一次次大小戰役中,意大利的城邦不斷遭受外來侵略的威脅。米開朗琪羅也曾多次因為戰火而被迫逃難,而他的手稿正是研究這段歷史的最佳資料。
這本書里的信件涉及到一百多人,可見米開朗琪羅的社交圈子不小,但他卻不善社交,一毛不拔,陰沉乖戾。在1563年12月28日寫的信里他說自己的手已經不能寫字,只能簽名了。看及此處,也著實令人唏噓。
□ 4月20日 《北京晚報》 王小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