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歐(ōu)》姓起源
361 歐(ōu)
361 歐(ōu)
【尋根溯源】
歐姓源自姒姓。夏朝君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于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后,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春秋時,越王無疆的兒子蹄受封在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后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
【變遷分布】
早期在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活動。漢唐時期,向北方擴展,有的在山西發展,并以平陽郡(今山西臨汾)為郡望。至今在江蘇、安徽、廣東等地均有零散分布。
【名人薈萃】
歐冶子:春秋的時候匠人,因為他居住在歐余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后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后來又與徒弟一起為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
歐寶:東漢時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今屬重慶)人,而且性格開朗,為人豪爽。
歐大任:明代大臣。南京工部郎中,廣東順德人,嘉靖時期國子博士。學者王士貞稱其為“廣東五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