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廖(liào)》姓起源
342 廖(liào)
342 廖(liào)
【尋根溯源】
廖(飂)姓主要有四種來源。一是源自董姓。顓頊之后有陸終,陸終第二子惠連,惠連之子飂(古廖字)叔安,封國于飂(其地在河南唐河),飂、蓼、廖三字古代相通,飂叔安也是廖叔安,其子孫以國為氏。二是源自偃姓。堯舜時有臣皋陶,為東夷族的首領,西周初其族裔受封于蓼(今河南固始有摹國故城),后被楚所滅,其子孫也以國為氏。三是源自姬姓。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為氏,稱廖氏。四是源自他族改姓者。
【變遷分布】
早期活動于河南、湖北。漢唐之間,已經擴散至河北、四川、湖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并在河南形成廖姓名門,以汝南郡(今河南上蔡)為郡望。宋代時期,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福建、四川諸地。明代時期,以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為最多。當今江西、湖南、四川、廣東、廣西有較多分布。
【名人薈萃】
廖匡圖:唐代文士。虔州(今屬江西省)人,天策府學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揚名。
廖剛:北宋大臣。崇寧進士,甚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書。知無不言,反對奸臣當政,當時蔡京秦檜專權,亦為之畏懼。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為將帥,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號稱“萬石廖氏”。
廖永安:明代功臣。因戰功被朱元璋封鄖國公。弟永忠,征南將軍,封德慶侯,孫鏞官至都督。
廖壽恒:清代歷任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其兄廖壽豐以儒學著稱,諳史通經,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