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顏(yán)》姓起源
143 顏(yán)
143 顏(yán)
【尋根溯源】
顏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源自姬姓。西周魯國開國之君伯禽,其支庶有被封于顏邑,其后代以顏為姓。孔子的母親便是顏氏家族之人。二是源自曹姓。周武王封顓頊陸終之后于邾。邾子挾的五世孫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其后人有的以顏為姓。
【變遷分布】
顏氏早期主要在山東活動,并在瑯琊郡(今山東臨沂)、魯郡(今山東曲阜)形成望族。漢唐時期,在河北、陜西及其他地方也有顏氏分布。宋代以來,除山東曲阜外,在江西永新、吉安,湖南岳陽,山西忻縣,河北博野,江蘇吳縣、蘇州、徐州,浙江慈溪,福建龍溪、漳州,廣東連平等地均有頗氏名門。
【名人薈萃】
顏回:春秋時魯國賢人。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為孔子得意門人,于弟子中最賢,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32歲英年早逝,后世稱其為“復圣”。
顏延之:南朝宋文學家。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曾祖顏含,右光祿大夫。祖顏約,零陵太守。父顏顯,護軍司馬。少孤貧,居陋室,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并稱“顏謝”。
顏之推:南北朝時文學家。瑯琊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南北朝時,曾任散騎侍郎,平原太守,御史上士。隋開皇中,被太子召為學士,極為禮遇,不久病逝。著有《顏氏家訓》一書,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問世以后,起到深遠的影響,被推為我國家訓專著的鼻祖。
顏真卿:唐代大臣、杰出書法家。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沉著雄渾,為世所寶,稱為“顏體”。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quán)并稱:“顏筋柳骨”。官至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