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亨《【正宮】醉太平》題解|注釋|鑒賞
汪元亨《【正宮】醉太平》題解|注釋|鑒賞
汪元亨
汪元亨,元末明初曲家。字協(xié)貞,號云林,又號臨川佚老。饒州(今江西省波陽縣)人,元至正間(1341-1368)在世,生卒年不詳。曾官浙江省掾吏,后遷居常熟。著有雜劇《斑竹記》、《仁宗認(rèn)母》、《桃源洞》等,今俱不存。現(xiàn)存散曲小令〔正宮·醉太平〕《警世》等100首,可能就是《錄鬼簿續(xù)編》所著錄的《歸田錄》百篇。另外存世還有套數(shù)〔南呂·一枝花〕《閑樂》1首。皆是詠贊歸逸之作。
【正宮】醉太平
警世
憎蒼蠅競血,惡黑蟻爭穴。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茍且①。嘆烏衣一旦非王謝②,怕青山兩岸分吳越,厭紅塵萬丈混龍蛇。老先生去也。
【題解】
汪元亨有《警世》組曲二十首,此為第二首。本支曲子揭露了爭權(quán)奪利、魚龍混雜的丑惡現(xiàn)實(shí),也表現(xiàn)了作者憤世嫉俗、潔身自好的情感與處世態(tài)度。比喻形象貼切,對仗工穩(wěn),寓意深刻,使本支曲子成為組曲中的上乘之作。
【注解】
①因循茍且——只顧眼前利益,得過且過。
②“嘆烏衣”三句——意謂感慨的是盛極一時(shí)的王謝貴族終有衰落,怕的是兩國山水相鄰卻兵戈相爭成為仇敵,厭惡的是紅塵滾滾,龍蛇相雜。烏衣,烏衣巷,在今南京市內(nèi),東晉時(shí)王導(dǎo)、謝安兩大望族居此,后來衰亡,烏衣巷則不再屬于王謝。吳越,春秋時(shí)的吳國和越國。兩國位于東南,山水相接卻戰(zhàn)爭不斷。紅塵,紛鬧的人世。混龍蛇,即魚龍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