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應(yīng)》姓起源
175 應(yīng)
175 應(yīng)
【尋根溯源】
應姓源自姬姓。周武王的第四個兒子被封在應(今河南平頂山),建立應國,稱應侯。其子孫以應為姓。
【變遷分布】
早期在今河南一帶活動。之后在汝南郡(今屬河南)形成郡姓望族。自東漢至兩晉,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應氏名人輩出。宋代以來,在今浙江定海、永康、奉化、錢塘、鄞縣以及遼寧等地有分布。當今百家大姓中,排列第二百四十七位,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其中浙江分布最多。
【名人薈萃】
應玚:三國魏文學家。為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市)人,應珣之子。曹操征之為丞相掾,后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孟明:宋代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浙江永康(今浙江省金華市永康縣)人。宋隆興元年(1163)進士。歷任樂平縣丞、大理寺丞、福建提舉常平、按察使、戶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
應大猷:明代大臣。仙居(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人。正德九年進士。曾任南刑部主事,參與平定宸濠之亂。后歷廣東參政、僉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書。卒年95。曾巡撫云南、四川、山東,所至均有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