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卿《【仙呂】寄生草·【雙調】蟾宮曲·【雙調】蟾宮曲》題解|注釋|鑒賞
查德卿《【仙呂】寄生草·【雙調】蟾宮曲·【雙調】蟾宮曲》題解|注釋|鑒賞
查德卿
查德卿,元代散曲作家。生平不詳。《太和正音譜》列“詞林英杰”150人中。今存散曲有小令22首。多為懷古嘆世之作,感嘆自己命運多舛,仕途艱難。也有表現男女間曲折的戀情之作,文辭通俗流暢,格調活潑。
【仙呂】寄生草
感嘆
姜太公賤賣了磻溪岸①,韓元帥命博得拜將壇②,羨傅說守定巖前版③,嘆靈輒吃了桑間飯④,勸豫讓吐出喉中炭⑤。如今凌煙閣一層一個鬼門關⑥,長安道一步一個連云棧⑦。
【題解】
這支曲借古喻今,通過對五個歷史人物不同遭際的惋惜甚至批判,表現了對現實憤懣不平的情緒,對汲汲躋身于統治階層的做法的厭惡和否定,具有強烈地批判現實的色彩。
【注釋】
①姜太公——姜子牙,即呂尚。老年時在磻溪隱居垂釣,后輔佐周武王伐紂滅商。
“賤賣了磻溪岸”,意謂離開磻溪此舉很不值得。
②韓元帥——漢將韓信。命,命運。劉邦筑壇拜韓信為元帥,功成之后為呂后所殺(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③“羨傅說”句——意謂傅說拿定主意不離開傅巖之事才讓人羨慕。傅說,原為傅巖筑墻的奴隸,后被殷高宗封為相,使殷商大治。巖,傅巖,地名。版,筑墻用的夾板。此處用如動詞,版筑,筑墻。
④“嘆靈輒”句——可嘆靈輒不應當在桑林間吃了趙宣子的飯。靈輒,春秋時晉國人。《左傳·宣公二年》載,晉大夫趙盾到首陽山打獵,看到了餓得奄奄一息的靈輒,就賜給他飯食,還讓他帶回去給母親吃。后晉靈公要殺趙盾,執行行刺的人就是靈輒;靈輒不忘桑間一飯之恩,倒戈救了趙盾。
⑤“勸豫讓”句——奉勸豫讓還是把炭吐出來,不要為智伯丟了性命。豫讓,戰國時晉人。《史記·刺客列傳》載,豫讓事智伯,智伯為趙襄子所滅,豫讓漆身為癩,吞炭變啞,改變其形態,伺機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事敗伏劍自殺。
⑥凌煙閣——唐代殿閣,唐太宗曾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在閣中,是帝王表彰功臣的地方。鬼門關,喻指兇險之地。
⑦長安道——通往長安的道路,代指仕途。連云棧,古棧道名,在陜西漢中地區,為古代由陜入川之通道。棧,棧道,在懸崖絕壁上鑿孔架橋相連而成的一種險道。
【雙調】蟾宮曲
懷古
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①,一個漁翁②。晦跡南陽③,棲身東海④,一舉成功。八陣圖名成臥龍⑤,《六韜》書功在非熊⑥。霸業成功,遺恨無窮。蜀道寒云,渭水秋風。
【題解】
在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有二位:輔助劉備建立蜀漢的諸葛亮和輔助武王伐紂滅商的呂尚。這一位“農夫”和一位“漁翁”,在歷史上功勛卓著、聲名卓著,作者是對他們充滿敬仰之情的。但本曲的主旨并不是在評價諸葛、呂尚二位的功勛,而是借懷古之名來抒發自己的感慨。英雄轉瞬即逝,只有蜀道的寒云,渭水的秋風依然存在,真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啊!作者深沉的感慨,就在于此。
【注釋】
①農夫——指諸葛亮,諸葛亮曾躬耕于南陽,故稱。
②漁翁——指姜子牙(呂尚),姜子牙曾在渭水垂釣,故稱。
③晦跡——隱跡,隱居。
④東海——相當于今黃海。姜子牙隱居于東海之濱。
⑤八陣圖——諸葛亮推演兵法,曾作八陣圖。臥龍,當時人對諸葛亮的稱號。
⑥六韜——兵書,相傳為姜子牙所撰。非熊,《史記·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獲霸王之輔。’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水之陽……”后即以“非熊”代指姜子牙。
【雙調】蟾宮曲
層樓有感
倚西風百尺層樓,一道秦淮,九點齊州①。塞雁南來,夕陽西下,江水東流。愁極處消除是酒,酒醒時依舊多愁。山岳糟丘②,湖海杯甌。醉了方休,醒后從頭。
【題解】
到處都是愁:塞雁南來,愁;夕陽西下,愁;江水東流,愁!何以解憂,何以消愁,酒。九州的山岳是“糟丘”,全國的湖海是“杯甌”,愁何其多!但酒醒時還是愁,那么怎么辦?一直喝下去:“醒后從頭”。在這貌似醉生夢死的描寫中,我們看到的是元代知識分子極為憤世疾俗的人生態度,是對黑暗現實的一種反叛行為,是苦悶抑郁的情感的盡情渲泄。
【注釋】
①九點齊州——唐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齊州指中國。古時分為九州。李賀夢見他到了天上,俯視大地,九州如煙,海如杯水。后因稱中國為“九點齊州”。
②糟丘——酒糟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