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今日相逢》經典散文全集
今日相逢
幾百年前,蘇州城外,陽澄湖邊,一個叫宅里的地方,一個小村落,小溪,石橋,三五古樹,數間茅屋。那時候沈周已經燒好了泡茶的水,備好了溫酒的壺,端正好了紙筆硯墨,站在自家的屋門口,朝門前的小河張望。
河水輕輕流動,他漸漸地聽到了櫓聲。櫓聲近了,更近了,他的朋友們來了。
是唐伯虎,是文征明,或者他們呼朋喚友一大群人一起來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隔三岔五,他們就要過來坐坐,好像不過來坐坐,心里就不能踏實,下面的日子就不知道怎么過了。春天,來聽雨;秋天,來品蟹;夏天也可以來,冬天也可以來。一年四季,每月每日都有他們的話題,都有他們聚會的由頭。
這是古代蘇州文人的生活,是他們休閑瀟灑的日子,也是他們努力耕作的時間。他們在紙上耕作,在隨隨意意率率性性的談吐間就播撒了種子。一幅幅的字畫,一篇篇的詩文,就在這個角角落落的小村子里誕生出來了。這時候,沈周知不知道,他們的聚會,他們的文化耕作,將成為航行在未來海洋上的帆船?其實,知道或不知道,都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他們創造了,他們寫下了歷史。
幾百年以后的某一天,初春,陽光明媚,微有寒意,在忙碌浮躁的世俗生活中的這一刻,我們忽然間就站到了沈周的墓前,忽然間繁雜的心情就純凈起來,恍惚間就像遇見了沈周,走進了當年在宅里村的聚會。這是一次歷史的相逢,是一個意外的驚動。他們的氣息,歷經數百年風雨的洗刷,仍然感染著我們,仍然振奮了我們。
此時此刻,站在沈周的墓前,我們在心里默默地感謝他,感謝他和他的朋友們,為今天的蘇州留下了這么多無價之寶。給今天的蘇州提供了如此豐厚的文化遺產,更是讓生活在今天的蘇州文人和蘇州人,不感到寂寞和孤獨,在富饒的光怪陸離的物質世界里,不覺得文人生涯的貧窮和單調。這是因為許許多多的沈周們,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正如明代吳寬給沈周詩稿寫序時說:“蓋隱者忘情于朝市之上,甘心于山林之下,日以耕釣為生,瑟書為務,陶然以醉,翛然以游,不知冠冕為何制,鐘鼎為何物,且有浮云富貴之意,又何窮云?”
另一位明代詩人高啟詩曰:“東津渡頭初月輝,南陵寺里遠鐘微。主人入夜門未掩,蒲響滿塘鵝鴨歸。”沈周和沈周的家鄉湘城鎮,就這樣在詩中在畫中流傳了下來。
鎮子還是從前的模樣,以濟民塘河為中軸線,河岸兩邊就展開了湘城鎮百姓千百年來的日常生活。和周莊,和同里,和許許多多的江南古鎮老街,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據說湘城鎮的這條老街的模式最早形成于春秋戰國時代。這個說法到底有無考證,我沒有去深究,也不想去深究。走在這條老鎮的小街上,我第一感覺,它就是尚藏閨中的周莊和同里,它是一塊未經開發和調理的處女地。許許多多的古鎮老街,它們曾經是那么的相像,河為中心,沿河而筑。但是現在它們漸漸地離得遠了,它們不太相像了。湘城鎮的老街上有許多錯落無致并且老化了的電線,有許多斑駁的老墻和透風漏雨的窗口,比起旅游熱線周莊和同里,湘城鎮的這條老街,少了一點規整,少了一些人氣,也沒有大紅燈籠和旅游團隊,幾乎還完全停留在那個樸素而單調的年代。唯一一幢稍有規模的房子,是建于七十年代的一座飯店,也是當地人永遠不會忘記的鎮上曾經在幾十年里唯一擁有的飯店。水泥的墻面,老式的結構,為我們保持了一份樸素的感情,給我們留著一段親切的記憶。
離得遠一點,相差大一點,看起來它似乎沒有踩在時代的節奏和步伐上,但卻帶來了另一種效果,它走著自己的路,它有著自己的節奏。
也許,過不了多久,它也會改變,也會有導游揮著小旗,帶著遠鄉的游人來了。我只是希望,能夠讓他們走一條和周莊、和同里不一樣的老街。從一樣中找出自己的不一樣,從相像中發現自己的不相像,保持住自己的東西,保留住應該保留的東西。這樣,如果有朝一日,沈周回來了,他就不會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家鄉而苦惱,他會高興地說,從前我就是住在這里的呀。
雖然現在宅里村改名為沈周村,雖然現在湘城鎮改名為陽澄湖鎮,但是一切的變也許都是為了一個不變,這個不變,就是對歷史負責,這是一種自信,這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風度。
走出老街,就到了水碼頭,蓮花島的村主任正在小艇上等著我們。他笑瞇瞇地跟我說,我知道你寫過我們蓮花島,那篇文章叫《擦肩而過蓮花島》。想不到兩年前的一篇小文章,他還能記得清楚。蓮花島確實是我向往已久卻一直未能去到的地方。無數次想象著,秋風漸起天高氣爽的那一天,和三五好友或和遠方的客人去陽澄湖上的蓮花島品嘗陽澄湖大閘蟹。但是那一年的秋天我還是沒有去成蓮花島,也許我與蓮花島的緣分還未到吧。但是我相信我和蓮花島是有緣的,不必費心安排,也不用刻意組織。有緣就一定能夠相逢。
果然,相逢的日子就這么不知不覺地來了。
蓮花島比我想象中更繁忙一些。這是一個不繁忙的季節,但家家戶戶都在做著養蟹養蝦的準備工作,蟹籠蝦籠鋪得滿地都是,小艇安靜而有序地停泊在河道里。到了金秋蟹肥時,它們就不再安分了,它們騰空飛躍破浪前行。到岸邊,把客人接回來,安頓在自己家里,讓他們飽嘗螃蟹的美味,吃一頓農家餐,來一回農家樂,讓他們的心情,讓他們的思緒,回一趟童年。沈周寫過一首《漁莊村店圖》:“漁莊蟹舍一叢叢,湖上成村似畫中。互渚斷沙橋自貫,輕鷗遠水地俱空。船迷楊柳人依綠,燈隔蒹葭火映紅。全與吾家風致合,草堂曾有此愚翁。”這就是蓮花島的從前和現在,這既是詩與畫的蓮花島,又是現實生活的蓮花島。
初春的這一天,我們只在沈周的家鄉湘城鎮逗留了半天,離開的時候,大家都意猶未盡,這是一個值得來了再來的地方。
我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