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整為零的歸空智慧
化整為零的歸空智慧
在品《第十三品偈頌》時,南懷瑾先生解釋“世界微塵漚沫身”時說:“這個世界是物理、物質的微塵累積所造成的。微塵質量沒有形成之先是空的,形成以后,變化到最后沒有世界物質存在時,又歸于空的。何況眾生偶爾暫存的生命,只如水上浮漚泡沫,空作有時有亦幻,幻有滅去還歸空。”
世界萬物源自空,又歸于空。生命也不例外。所以佛家講求輪回轉世,說:“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后、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xù),循環(huán)往復,種種取舍,皆是輪回。”不論是轉一個大圈回到原點,還是轉一個小圈回到原點,都是一個“零”,走到最后,終歸空。
因而南先生說:“空,是學佛的第一步,也是學佛的最后一步……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彼知覺者,猶如虛空’,因為空,所以有知覺。如果沒有知覺,就不叫空。”
由此看來,“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因為會“空”,所以我們才能感覺到“有”,而更能領悟“空”、懂得“空”。如果不能因“有”而“空”,不能讓心因“空”而靈、而靜,那就不能稱之為“空”。
對此,南先生進一步指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我知道現(xiàn)在空,那個能知之性本來就是空的,你又何必再去空他?妄想來了何必害怕?因為空,所以什么都知道。‘亦不可說無知覺性’,你不要認為空就無知覺,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不要認為空是什么都不知道,不要以為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入定,千萬不要搞錯了。‘有無俱遣’,說有也不對,說空也不對,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不抓住一個有,不抓住一個空,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如是!如是!‘是則名為凈覺隨順’,此即是唯心凈土,此既是覺性,順此而行,即是正路。”
這就是南先生參禪悟道所得的歸空智慧。看似玄妙,其實很簡單。為了更加深刻地領悟南先生的歸空智慧,我們先來看看,現(xiàn)實中的南先生是如何化整為零地運用歸空智慧的。
眾所周知,南先生是金溫鐵路的催生者。為溫州人民著想,當年南先生投資重建金溫鐵路。在南先生的努力之下,金溫鐵路才得以成功建成。
金溫鐵路建成之后,南先生提出要“還路于民”,將自己在香港聯(lián)盈興業(yè)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
1998年4月,浙江金溫鐵道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會尊重南先生功成身退、還路于民的愿望,接受了南先生的請求。最后,金溫鐵路成為浙江省(占股份55%)和鐵道部(占股份45%)合資的鐵路。
這就是南先生的歸空智慧——功成身退。南先生正是“因為空,所以什么都知道”,甚至“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換句話說,南先生將自己對金溫鐵路立下的功勞,用他的歸空智慧化整為零。因為他確實功不可沒,所以就算他歸空——選擇功成身退,也還是不能抹滅他的貢獻;正是因為他能保持一顆平常心,看淡自己的功勞,歸空自己的貢獻,所以人們更能看到南先生的貢獻。
“空”與“零”看似高深莫測,其實是最簡單的。通過南先生的事跡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空”與“零”是息息相關,甚至是密不可分的。何以見得?南先生之所以能得“空”,是因為他親自將自己的功勞通過轉讓股份化“整”為“零”了。而他的“空”是心之“空靈”,其“零”為生活中功績或者說成就的歸“零”。這就好比是用計算器累計一筆數(shù)目,就算數(shù)目再大,最后輕輕一按歸零鍵,也便只是一個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歸空的人生學問也是我們不容忽略的智慧。我們?yōu)槭裁葱枰獨w空智慧?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試想,若是我們能如南先生一樣運用歸空智慧,那么,當我們獲得成就的時候,敢于歸零,我們就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戒驕、戒躁、戒傲,就能退去成功者的光環(huán),奮斗不止,前進不息;當我們受到挫折打擊的時候,若是善于歸零,我們便不會悲觀,更會堅持真我,敢于挑戰(zhàn),大聲說“沒什么,從頭再來”!
人生若能適時歸零,我們便能滿懷激情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豐富自己的生活。讓昨天過去,過好今天,讓明天過來。因此,無論好壞,都歸空吧。能如此,人生不就一直如初見?這樣一來,真性情的自我就不會迷失在茫然的追逐和掙扎中。
既然如此,那就做一個擁有化整為零的歸空智慧的人吧。在結束中學會歸零,在歸零中重新開始,在開始中不斷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成就自我,最后再回到化整為零地歸空。如此一來,循環(huán)往復,往復循環(huán),堅持真我,縱然只是做一個平凡者,也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此乃人生之大智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