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牽機藥”的名稱來歷》賞析
“牽機藥”的名稱來歷
【點睛之筆】
牽機藥也稱牽機毒,是我國古代帝王要將臣子和妃子賜死時所用的毒藥。牽機毒與鉤吻、鶴頂紅三毒并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三種毒藥。
【經典解讀】
牽機藥實際上就是中藥馬錢子。馬錢子,別名番木鱉,主要成分為番木鱉堿和馬錢子堿。其種子性寒、味苦,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之功效,在中醫里被用于治療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打損傷、癰疽腫痛。馬錢子過量服用可出現頸項僵硬、瞳孔放大、呼吸急促與困難等癥狀,甚至抽搐,如不及時搶救,可因呼吸系統麻痹而死亡。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南唐最后一個皇帝,他在治國方面沒有什么建樹,卻在文學上頗有造詣,且擅長書畫,精通音律,尤以詩詞見長。公元975年,宋軍攻占金陵,南唐滅亡,李后主被囚禁。在被囚禁的第三個年頭的中秋之夜,李煜仰望一輪圓月,不禁觸景生情,滿腹的喪權之恥和亡國之恨涌上心頭,于是提筆寫下了千古名篇《虞美人》。這首詞不加掩飾地流露出了故國之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認為李煜是“人還在心不死”,想復辟變天,于是賜李煜“牽機藥”自斃。服藥后,李煜全身抽搐、腰不能直起,最后頭足相就、狀如牽機而死,故后人也稱馬錢子為“牽機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