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淡好》周偉散文賞析
105歲的楊絳“回家”了,“我們仨”在另一個世界團聚了……
網上,是鋪天蓋地的紀念文字,與忠實老師走時一樣。此時,訴諸文字,文字是一種抵達,抵達心靈和遠方;唯有文字是不老的,心香一縷的文字清香淡遠,恬淡靜好。
有人說她是最才的女、最賢的妻,說她們的愛情是最美的愛情。
但我覺得,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說話,都覺得心上舒坦”。
她走了,卻留下讓我們一生享用不盡的珍貴的東西:和順,清香,淡好。
深夜,我再一次讀到她寫給他們仨也寫給這個世界的文字:“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事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p>
這是多么的淡定從容,安靜通達。雖平淡如話,卻是真言,更是至理。
透過夜幕的黑,這時,我仿佛看到我的奶奶和遠去的鄉村。
那時的鄉村給人的感覺是和順的,和和睦睦,和和氣氣,相互幫襯,不分彼此,家家的門是敞開的,每個人的心門都是不上鎖的。奶奶也總是那般安詳和順,記憶中總有和煦的陽光灑遍了奶奶的全身,其實我長大后才知道了奶奶的人生其實歷經了幾多風雪雨霜。
奶奶滿頭銀發,慈眉善目,終年坐在一張平安椅上,背靠我家的老屋,面前是一塘清荷。靜靜的夏日,滿塘生命的綠荷令人浮想聯翩,陣陣的清香鉆得我們鼻孔癢癢的。看一個個露珠在荷葉上晃蕩,倏忽,叮咚幾聲,和我們幾個光屁股的小孩一下一個,一下一個,躍入水中,身邊有一群魚兒在游蕩,只留下一莖莖高高出水的荷葉如傘如蓋……
在一個天高云淡的初秋下午,奶奶走了,走時,她是那般安詳寧靜,如熟睡一樣,無一絲痛楚。奶奶一生豁達樂觀,心態安然,生時安生,死時安死。
多年以后,我再回故鄉,鄉村變得陌生,那一口幽靜的荷塘早已干涸,奶奶留給我們的那一份淡好也遠去如夢了。
此時,我是那么刻骨地感覺到了自己的迷茫和空空蕩蕩。多年的追求,我終于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了。
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她說,“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樹上的葉子,葉葉不同。花開花落,草木枯榮,日日不同?!彼f,“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她說,“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p>
年齡越大,經歷的越多,這種感覺猶為強烈。正如奶奶所說,吃過苦,方知甜;只有真正喝過中藥的人,才能感覺到中藥的芬芳。
我見過一位86歲的老作家,他在酒桌上動情地回憶著他的初戀和生命中的女人。在每一個沾滿露珠的清晨,他總是顫巍巍地走在樓下的花圃里,嗅一朵花,喊一個女人的名字……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老作家禁不住抽噎起來。頓時,一片安靜,一片肅然。
很長時間,我的眼前總是浮現這個場景。我也有過生命中最重的女人,如蓮如風,相伴相扶。有了她,就有了我們每天的人生簽名:感恩生活,記住美好;清風早晨,仍舊存在。想到此,我或許能懂:花兒的清香和生命中的美好,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似陳年老酒那般淳厚,令我們心旌搖曳,淚光點點。
最初的美好,最純真的情感,最本質的東西,最深刻的道理,當我們淡然面對時,總是植根于我們內心深處,靜水流深,生生不息。
走在人生邊上,面對逆境與低谷時,我常常想起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所以,當我們所處炎熱的心境時,最需要的是安靜淡定。心靜似水,才會淡好;心境如蓮,方能清香。
是的,當喧囂已過,當繁華落幕,人世天地間唯有和順自然,淡好最美,清香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