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和泥土氣息》子軒散文賞析
河南省上蔡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上蔡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約3000年。人類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畫卦于蔡河之濱,遂名其地為蔡。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國。上蔡自古出名人,“孔子弟子賢者七十二,蔡有六人”,史稱“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亦生于蔡,還有號稱“通明相”的西漢丞相、高陵侯翟方進,世稱“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學家謝良佐等等。這些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文學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近年來,上蔡縣廣大文學愛好者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立足本土,深入生活,創作出了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尤其是散文創作碩果累累。
本期這組上蔡作家的散文短章,有對書香社會中愛書人的真實寫照:《書香伴我過大年》中,柳書波在喧鬧的過年氛圍中,遠離忙碌而浮躁的社會,捧一卷書,尋一份寧靜,沉醉其中;《與書結緣》中,趙炯追述了自己的讀書歷程,真誠思考讀書的意義。有對故土家園的深切思考和真情描摹:陳宏賓的《鄉愁四韻》,用“梅蘭竹菊”刻畫四個鄉愁片段,深摯感人;秦向前的《明月幾時有》,聚焦“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寫出當下社會變革中農村普通百姓的無奈與感傷;朱莉的《又見炊煙》,讓我們仿佛又回到童年,回到家園,回到那些溫馨的歲月;趙海峰的《老鼠的孩子》,充滿了對人性對社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