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澤《泉州的樹》
一
夏季的泉州城里,謝了花的刺桐樹,全力地生長著枝葉。每年春末夏初,直到盛夏,刺桐樹在烈日下長得格外翠綠、茂盛。而寒冬來臨之后,也許是為了讓古城沐浴更多的陽光,刺桐樹又毅然將它蔽空的闊葉落下。這時的刺桐樹雖然葉子落了,但人們并不覺得它丑陋,反而更被它的品格所感動。
民間有傳說,刺桐樹“如葉先萌芽而花后發(fā),則五谷豐登”,故刺桐有“瑞桐”“奇樹”之稱。史載,北宋有一位叫丁謂的廉訪使來到泉州,他本想觀賞刺桐開花的美景,沒想到只有滿樹的綠葉迎接他。然而,當(dāng)他聽說刺桐樹如果先長葉后開花,這一年就會五谷豐登時,便轉(zhuǎn)憂為喜寫下詩作,表達出他希望刺桐樹可以“葉先萌芽”從而兆示豐收的心情。而另一位泉州知府王十朋,對這種傳說卻不在意。他一到泉州就察看全城地形,帶領(lǐng)百姓修建池塘戰(zhàn)勝旱澇等災(zāi)害,也寫下了詠刺桐的詩句。
每次有朋友來到泉州,我都不忘帶他們走近刺桐樹,給遠方的來客講述泉州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二
泉州的榕樹,一棵就是一處風(fēng)景。古城建設(shè)過程中注意保護古老的榕樹,所以,在泉州城里走著走著,不經(jīng)意間就會遇上一棵老榕樹。它們威武、蒼勁、高大,陽光將絲絲縷縷的氣根染成金色,鳥雀飛來,啄理起老榕樹獨特的“美髯”。好一派詩情畫意,令人賞心悅目。
而那些遍布于鄉(xiāng)村的榕樹,則成為每一個村落的組成部分。鄉(xiāng)親們常常在榕樹下開會,孩子們喜歡繞著榕樹嬉戲,“南音迷”隨時在榕樹下擺開“南館”唱南音……過去鄉(xiāng)村里有人出洋,往往就在榕樹下依依惜別。遠行者的藍印花布包袱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漸行漸遠,榕樹下,送別的親人含淚的眼睛久久地注視著那身影。
對于鳥雀們來說,榕樹成了它們的村莊。它們在榕樹寬廣的樹冠里安家。早晨與黃昏時分,喧鬧的鳥鳴聲仿佛要將榕樹的層層翠綠洞穿,而榕樹卻像收獲珍寶一般將聲聲鳥鳴收藏心間。
我見過這樣的奇觀:小溪時常漲水,人們過溪艱難,溪旁的榕樹努力地把自己的根向?qū)Π渡L。于是不經(jīng)意間,人們發(fā)現(xiàn),一座有生命的“橋”橫跨在溪水之上。走在這樣的“橋”上,讓人怎能不油然而生感動?
榕樹的生命力頑強。高大的榕樹被臺風(fēng)擊倒在地,但它并不會枯死,那殘存在地里的根竟擴展開來,扎進更深的地層并向四處延伸,而裸露在地面上的根就像是豎立的一團鋼筋鐵骨。多少次了,我走過“倒榕”旁時,都禁不住駐足撫摸它那櫛風(fēng)沐雨的根,感受著榕樹生命的滄桑和給予我的人生啟示……
三
在泉州,相思樹之多、之美,讓人驚異。相思樹是泉州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樹。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是許多臺灣同胞的祖籍地,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也許是為了站得更高,好眺望親人、骨肉同胞,相思樹都長在山嶺上。而闊別家鄉(xiāng)的游子回到家鄉(xiāng)后,也常常要登臨家鄉(xiāng)的山頭去看望他們思念的相思樹。我就見過一位游子肅立在相思樹面前,長久注視著樹,直至熱淚盈眶,然后一個轉(zhuǎn)身再度離別……
相思樹長得柔韌、秀美。它的樹葉細密,隨風(fēng)扭動的腰身像是在舞蹈。風(fēng)讓相思樹飛揚出星星點點的黃花,淡淡的幽香飄滿山野,飄向天空和遠方。如果風(fēng)大些,相思樹會抖落相思豆莢,仿佛在彈奏一支動聽的琵琶曲……
泉州不能不提的名樹、奇樹,還有開元寺里那一棵至今仍在寒冬里枝葉茂盛、初春又早早萌發(fā)芽眼的千年桑樹;安溪那一棵傳說為悼念英雄岳飛而“枝枝朝北”的古樟;清源山彌陀巖那一棵榕樹和重陽木融為一體的“天侶樹”;德化美湖那一棵傳為神木的千年樟樹王……
我想就不一一細說了,拼搏進取的泉州,人杰地靈的泉州,什么奇跡不能在這片土地上誕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