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王曉陽散文賞析
淡淡的梨花風起,迷蒙的春雨潤物,似乎是一夜間,清明已然整飭好全副車馬旌旗駐扎在人間四月天里,讓你有點防不勝防。
那時候,一捧殘雪還想駐留山頭背陰處最后的陣營,蒼硬的老葉還想繼續霸著枝頭那一丁點地盤,碎冰還在留戀田壟頭下面硬茬茬的窩穴,陰濁的冬風還想在天邊稍作喘息。可是這一切霎時都成了妄想,太陽剛剛往前面行走了幾步,春天那個最清朗潔凈的清明時節踏腳就跨到人間了。千絲萬縷溫煦的光很快布滿山巒晴川,占據了溝溝壑壑每一個角落。這是一年中最清爽的季節,男男女女梳洗了冬日的塵穢和呆板,忽然輕松起來、活潑起來,爭著穿上花枝招展的衣裳,歡笑奔跑著,跑進清明的世界里。
清明很早就來到中國的傳統里,她只和中國的文化結緣。歷書認為春分后十五日“萬物皆潔齊而清明”,清明因此得名。清明從周朝開始往來于宇宙和中國之間,帶過來一輪又一輪的春日繁榮。宋朝有個好事的畫家張擇端,用了很長很長的宣紙和畫筆,想畫出清明的全貌來。他畫了很多虹橋車馬,畫了很多茶坊酒肆,畫了船舶河道和各種各樣的風俗民情,畫了好長好長,依舊沒有畫出清明的樣子來,只留下一幅《清明上河圖》的畫卷傳世。
傳說,清明和一個叫介子推的勇士有關。他割肉獻食,盡忠于晉文公,可是堅決不肯接受晉文公的封賞躲進了樹林。晉文公昏了頭,竟然想用焚燒樹林的辦法逼出介子推,結果把介子推燒死在樹林。晉文公終生懊悔不已,不僅立祠祭祀,還規定這一日全國“禁火”。中國以后就有了一個“寒食節”,還有一個意蘊涵詠的名詞叫“足下”。
寒食和清明只隔一天,人們嫌麻煩,干脆把清明節的功能增加一項:祭祀祖先。于是清明就合踏青與祭祖為一體了。踏青和祭祖,都是中國人心中的念想,所以清明在中國人心中不能不重。清明到來的時候,可以駕一輛油壁香車,到錢塘蘇小小花月參差的西泠橋畔踏青,踏出南朝的風花雪月;可以插一城醉人的煙柳,種下滿城綿軟多情的相思情愫,種出清明無窮無盡的美麗愛情;可以懷揣一壺斷魂的酒,撒在清明的天南海北,灑在清明的山前水側,撒在清明的林間路上。一座座碑文、一本本詩集,掀開來都是清明的故事,都是清明的思念。
清明這一天,是中國人的一天。這一天,有很多很多中國人在守候著,在徘徊著,在沉思著,在牽掛著。所以,清明是一個令人纏綿悱惻的時節。
清明也是一個浪漫而有著淡淡憂愁的時節。四月一過,清明的御林軍——千軍萬馬的春柳就奉命在萬里江山處處掛出了凱旋的旗幟:煙籠的隋堤,開花的陌上,汴梁城的運河畔,紅色的宮墻周圍,整整齊齊密密麻麻,都是清明清一色的綠旗招展。傷春的詩人,懷歸的少婦,詠絮的才女,還有魂牽夢繞淚濕紅曳鮫綃透的陸游唐婉,都帶著嘆惋和傷情,湮沒在清明綠蒙蒙的故事里去;牧童遙指的杏花村,那是令人欲斷魂的羈旅之愁;一川煙草滿城風絮的橫塘路,那是滿腹相思而不能得的閑愁;杜鵑聲里斜陽暮的孤館,那是謫居在外的哀怨之愁;還有水村山郭酒旗風的南國,那是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懷之愁。清明是一個多愁的世界,總有一種清冷和哀傷,淡淡地湮染在清明的書頁里。
清明還是一個令人多思的時節。憑窗苦讀的書生,無意中往窗外望了一眼,他望見干枯的藤架上不知何時已經有了花繁葉茂的熱鬧;閣樓刺繡的少婦,無意中往花園里面望了一眼,驟然發現那蜂來蝶往的花團錦簇竟然比自己手下的繡品更加妍麗精工;心無雜念的僧家,一如既往去敲打晨鐘,在清凈幽明的小徑中,剎那間感到了落寞蕭索;憶梅下西洲的女子抬眼看到了風吹烏臼伯勞雙飛,怵然有些心動神馳……那是清明來了,清明就是用眼前的豁然一亮,帶給人一種明麗新鮮的感覺,讓人剎那間轉入一種遐思的世界。
當然你也可以用圖畫來給清明定義——那些斗雞子的頑童手中圓圓滾滾雪白的雞蛋,用糯米青草汁制作的綠油油冒光澤的青團子,忙趁東風升騰于春煙之中的彩色紙鳶,還有上下翩飛飛入菜花無處尋的黃蝶,咀嚼上去嘎嘣清脆的馬蘭頭,帶著花香粉艷艷的桃花粥,都一步步行走在清明的畫圖里。一串串榆錢扎堆成簇,鼓動著圓圓綠綠的小翅膀,想湊進清明明明凈凈的畫格里。可是他無意間一回頭,卻看到初綻的蔞蒿蘆芽,新裁的水菖蒲細嫩的枝條,小鴨小鵝嫩黃打蠟的嬌生生的嘴角,都吐露著稚嫩和新鮮與他競爭。他連忙把翅膀磨得薄而透明,一頭扎進萬般嫵媚的清明……
一片白色輕盈的羽毛——那是鳥媽媽用嘴愛撫寶寶時輕輕掉落的羽毛,它飄搖在風中,想要和清明比一比輕柔;剛剛學會初啼的乳鶯乳燕,吐出溜圓溜圓稚嫩的清聲,想要和清明比一比嬌嫩;一條小溪在睡夢中從雪山上滑落,匯成一條淙淙的溪流,想和清明比一比清亮;花蕾睜開清澈的眸子,抖落晶瑩的露珠,想和清明比一比鮮艷;林花青苔剛著了雨,他們舒展了濕濕的小身體,想要和清明比一比清潤;新開壇的黃酒盛在琥珀杯子里,搖漾著花影月影,想要和清明比一比炫美。可是他們真不是很好的對手,剛剛接觸到清明的笑靨,就全然忘記了自己的使命,知音般投入清明柔軟的懷抱,做起了詩一般的夢。
是的,清明就是這樣,帶著故事,帶著畫面,帶著溫柔,帶著明凈,帶著詩,帶著花,帶著酒,撲棱一聲到了面前。青梅大小如豆,紫藤開出瀑布,流鶯扯圓了嗓子一個勁兒地鼓噪,河豚擺尾準備逆流從海里趕回,他們都憋足了勁兒要擠進清明。清明就是這樣一個能夠容納百川的君王,山川萬物都喜歡來湊趣、來歡鬧,湊出一個無比生機活潑又清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