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新《一九九七年的“千童信子節”》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劉月新《一九九七年的“千童信子節”》

劉月新的《一九九七年的“千童信子節”》敘述了河北鹽山縣千童鎮一個獨特的民間習俗——紀念和祭祀秦朝時的徐福率三千童子東渡日本的往事。這個看似尋常的民間習俗活動卻有著深遠厚重的歷史底蘊。它所傳承和負載的竟然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通過六十年一度的信子節,我們重溫的不僅僅是兩千多年前的一段家國歷史,同時也是重返一場慘烈深重的災難現場,一段生離死別、刻骨銘心的國民記憶。

當年,秦始皇出于一己之私——為尋求長生不老藥,而接二連三地動員全國力量,煉仙丹、修陵墓、尋蓬萊、求仙藥。徐福和他所率領的數千童男童女和百名巧匠正是為了這樣的私利而遠渡大洋。這群先人們,以自己的生死命運,在大海彼岸“扶桑授藝”,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文明,為日本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永不磨滅的貢獻。然而,“壯士一去不復返”,東渡而去的這數千童子從此杳無音訊,留給那些守望他們、翹首盼望音訊的親人們的只有無盡的思念與疼痛。于是,儀式和典禮產生了,就連當權的漢朝政府也不能無視這些童子親屬們的傷痛。人們借助祭祀文化撫慰自己的創傷,同時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文化、一個新的節日——千童信子節。而在遙遠的彼岸,令人驚詫的是,日本竟然也有類似的祭祀活動——氏子節,數千年的歷史、數以千里的距離,竟以如此奇特的方式再度握手。歷史得到了印證,也得到了呼應。時間和空間都割不斷那些血緣的、親情的、文化的、文明的傳承。歷史是完整的鏈條,歷史沒有終結,也不會終結。我們今天祭祀千童,重懷歷史,更是為了記住中國這個國家和中華民族這個偉大民族的發展演變歷程,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開創未來。因此,我覺得這是一篇很有意義的非遺記錄。

董攀山的《參軍》講述了其應征入伍的故事。參軍很光榮,但在20世紀七十年代,對農村孩子來說,參軍更是一種出路。讓兄弟多的男孩子去當兵,無論是對男孩子少的家庭,還是對男孩子多的家庭,都是一種照顧。讀來便能體會到那個年代鮮明的時代印跡。

曾經的某件事,有時能記上一輩子。我想“千童信子節”就是。

1997年的5月4日,農歷三月二十八,我有幸參加了河北鹽山千童鎮的一次大型民間祭祀活動——千童信子節。20年來,當時的情景時常過電影般歷歷在目。說它大,一是規模大,參加、觀看活動的人多達十幾萬;二是前后兩屆間隔時間長,從漢代有此活動以來,每個甲子年舉辦一次。一個甲子年就是60年,人生能有幾個60年?盡管應當地群眾的要求,在1951年和1993年搞過兩次,但因為它的內容非同一般——與秦始皇、徐福和長生不老藥有關,與3000童男女有關,與千童一帶老百姓的苦難有關——這次千童信子節還是驚動了方圓幾十公里的人們趕來一睹壯觀場面。

清晨六點半,我與前來參加這次活動的中央、省、市新聞媒體的70多名記者,在縣委宣傳部統一安排下來到主會場——距縣城25公里的千童鎮千童祠廣場。聽周圍群眾講,從清晨4點鐘,四面八方的人流就開始向千童鎮匯集了。

這一天,千童鎮晴空萬里;這一天,千童鎮大街小巷潔凈如洗;這一天,千童鎮盛裝加身,莊嚴肅穆;這一天,千童鎮及五街萬人空巷。

千童祠坐西朝東,廣場前屹立著6米高的千童碑,是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碑名。西面是“望親臺”。“望親臺”底座上豎有28米高的石柱,經了解得知,喻意千童船隊東渡的時間為三月二十八。頂端有一個高兩米的老年夫婦石雕像,老人滿面愁容,翹首東望,生動刻畫了童男童女東渡不歸,饒安父老登高遠望祈盼親人歸的悲痛場景。千童祠石獅雄踞,青龍戲珠,金頂紅墻,花木扶疏。門樓上方懸掛著程思遠題寫的“千童祠”牌匾,渾厚蒼勁,使門樓愈顯大氣雄渾,古色古香。

離千童祠二里許的無棣溝畔,是信子基地。我們到達時,各文藝團體和信童已全部在預定位置待命。各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已在多處架起攝像機,專等拍攝幾十年一次的信子節動人場景。我,作為家鄉的游子被特邀,那時我在山東慶云縣委宣傳部搞新聞宣傳,就帶著極大的榮耀、濃厚的興趣和諸多疑問,跟紙質媒體記者一起捕捉著要采訪的對象。

8點鐘,專家學者及參會貴賓進入會場。鹽山縣政府副縣長、縣徐福千童會副會長胡麗萍主持開幕儀式,中國徐福會會長李連慶,河北徐福千童會會長李文姍,日本徐福會副會長宮下長春,還有市、縣領導分別致辭講話。儀式結束后,貴賓們登上觀禮臺,“千童信子節”正式開始。

就在前一天,縣里舉行了一次非正式記者見面會。縣文化局長張吉忠,向大家通報了舉辦這次信子節的背景和意義,使人們明白了何為“信子”,何為“信子節”。

信子是流傳于河北鹽山千童一帶一種風情奇特的民間祭祀活動。據《鹽山縣志》記載:“‘信子’,俗稱抬閣,它最早出現于漢代。每逢甲子年農歷三月二十八舉辦一次。‘信子’高達12米,由木桿、熟鐵棍綁制而成。豎桿的頂端用鐵棍、木板搭起空中舞臺,臺上的童男童女表演出各種造型……”張局長解釋說,對“信子”的含義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虔誠地表示對年幼兒女的懷念”;一是取“信息”“消息”之意。它們雖略有差異,但都與秦代發生在古饒安千童東渡這一歷史事件有著密切關系,中心是古饒安人民對東渡不歸的親人的企盼與祭祀。這么講著,一種盛大莊嚴的祭祀活動,已經在我的腦海里模模糊糊形成并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史記》對徐福千童東渡的記載我是知道的,“齊人徐巿(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 …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史料記載徐福曾先后多次出海,因此就有了徐福起航地的多種說法。鹽山人說,徐福最后一次出海的的確確是從千童鎮門前的無棣溝起航的。從千童城除帶走三千童男女,還有百工巧匠、航海員、技師、護衛、武士、雜役等幾千人,數十條大船。他們從方圓百十里挑選童男女及合格人選,在千童城集訓。至今這里還留有千童城、無棣溝、開化寺、訓童港、秦臺、百匠臺、老君爐、鏈船灣、龍骨井等遺址。現存最完好的全國總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饒安縣,本漢千童縣,即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以為縣,屬渤海郡,靈帝置饒安縣。”如今的鹽山千童鎮,就是秦代的古饒安。后來多次變更地名,1993年終又改回千童鎮。

張局長說,《史記》記載得很清楚,徐福這次東渡是一次有計劃得到秦王朝全力支持的大規模行動。由于是借用皇權的力量,童男女、百工的征招絕不會是自愿,帶有很大的強迫性。無疑使數以千計的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其成員雖非全是鹽山人,但給當地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父母思念被迫離家的兒女,妻兒思念出海不歸的丈夫、父親和兄弟姐妹,那種親人生死離別的悲痛哀號和對封建統治者的憤怨氣惱之情,形成滾滾巨瀾遍布饒安城鄉。男人無心耕田,女人無力紡織。《漢書·荊伍江息夫傳》中記載:“徐福得平原大澤,止王不來。于是百姓悲痛愁思,欲為亂者十室而六……”

歷代統治者,都害怕人民群眾的這種憤怒之火釀成嘩變,威脅甚至動搖他們的統治地位,也曾采取多種措施安撫慰藉。在漢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距徐福千童東渡僅七年時間,將饒安改為千童縣,以示對千童東渡的紀念。東漢末年,佛教剛傳入中國不久,就在千童城建開化寺,寺內豎千童碑、置千童殿,以祭祀超度東去不歸的亡靈,來平人民的憤怒。

思親之情,大山擋不住,海水割不斷。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農歷三月二十八,千童城及周邊的群眾便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匯聚千童城東門的無棣溝畔,面向東方大海,登高遠望,呼喚子女的名字,召喚亡靈歸來。隨著這一活動的繼續,急不可耐的思念之情使他們想起當年徐福訓童習船的場景,按照當地孩子“丟了魂”,拿孩子舊衣服在受驚嚇處呼喚孩子名字以魂歸肉體的習俗,在當年起航地,用木棒、鐵棍綁成高高的微型舞臺,讓童男女登高呼喚親人魂歸故里。這種習俗,逐漸形成一種民間文藝祭祀活動,即每年的三月二十八,當地舉辦一次廟會;人們信奉人生60年一個輪回,每逢甲子年農歷三月二十八,就搞一次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召喚游子魂歸故里,轉世投生,這就是“信子節”的來歷。

我記起古代詩人的有關詩句,李白在《古風》中寫道:“徐福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白居易在《海漫漫—戒求仙也》中則寫道:“海漫漫,風浩浩,眼穿不見蓬萊島;不見蓬萊不敢歸,童男丱女舟中老。”以前讀它們,以為就是神話抑或民間傳說,還埋怨詩人們太過消極,這次身臨事發地,聽著有關介紹,感受著幾千年后千童家鄉人那種虔誠的濃濃的紀念氛圍,一種疼痛感已經在心里不可壓制地升起。

“千童信子節”,在200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看,信子走過來了。”

在人們的歡呼沸騰聲中,寬敞馬路上出現了12支文藝表演隊伍,有舞獅、旱船、鋼叉、武術、大鼓、民樂等。這些開場的節目個個精彩,好像生怕配不上后面緊跟而來的信子表演。人行道、樹上、房屋上黑壓壓的都是人。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齊振興告訴我,這屆信子節共制作了四臺信子,每臺信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內容。它們分別是饒安征募、東渡激浪、扶桑授藝、望海盼歸。聽到這些,我不禁感佩家鄉人無窮的智慧和用心用情,他們能從幾千年的歷史事件中抽出核心來,并且把信子制作得奇特精致,立意高遠,內容豐富,大氣氣派,充分展現了家鄉人一顆虔誠恭敬的心。

“饒安征募”的信子走過來了。大氣的四方底座,三面都用大紅色綢布嚴實扎起,很像古時的轎子;下面是橫豎整齊的滾滾車輪;上面豎著高高的桅桿,桅桿上懸掛著大紅條幅“饒安征募”,像戰船上揚起的風帆。在桅桿17米高處的微型舞臺上,有五名身著戲裝的童男女,他們在“饒安征募”中扮演著不同角色。這時,廣播里傳來了解說員聲情并茂的解說——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此臺信子為“饒安征募”,意在表明秦代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在古饒安周圍征招童男女、百工、武士的情景。當時官吏揮動著鞭子進民家搶童子,老百姓紛紛磕頭求開恩;家家哭嚎連天,村村悲聲不斷;父無心耕地,母無意紡織,富饒安寧的古饒安遭受了一場空前的變故與劫難。數十艘巨大樓船排列在古黃河近千米的水面上,三千童男女,兩千多百工、武士相繼登上龍舟,秦始皇親率百官前來相送,方圓幾百里的老百姓你攙我扶、哭兒喊女,齊聚古黃河畔送別親人。船上更是童男女撕心裂肺的哀嚎。陰風怒吼,塵煙蔽日,觀此信子,憶當年情景,讓人心驚魄動,余悸猶存……

這里說的古黃河,是指位于河北山東兩省交界的古鬲津河,也就是現在的漳衛新河,是一條黃河故道。歷史上,黃河在下游多次改道,經常在河北、山東、天津、河南之間來回擺動。在我老家劉莊的村邊有一條小河,人們叫它無棣溝,小時候經常在河里洗澡洗衣割水草逮魚蝦。夏天河里水少時,常常棄橋趟水過河,圖個樂子;遇到大雨或是泄洪,低矮彎曲溝壑縱橫的河岸則擋不住洪水的泛濫,于是村子周圍的場院、水灣甚至街道就浸泡在洪水里了,人們再想去村南,只能坐臨時扎起的筏子。當我有一天聽說這條不起眼的小河,是當年徐福與三千童男女下海東渡時走過的河,心里是又自豪又激動又困惑。因為當時小小的我不知道徐福是誰,也不知道東渡是去哪里,更困惑眼前這么條窄窄的破爛不堪的小河,怎能通過浩浩蕩蕩的大船隊?長大后讀史才知,當年的無棣溝是波瀾寬闊極具壯觀的,史料說,在秦始皇時代有800多米寬,可并排航行三四條大船,上游連著黃河,下游幾十里處就是浩瀚的渤海。

這次信子節結束以后,我在鹽山做了一次專程采訪。第一個接受采訪的是參加過1951年信子節的信童邵長月老人。說起信子節的一些淵源習俗及當年參加信子節的事,老人無比興奮,如數家珍。他說當年為了籌備好信子節,舊縣鎮(現在的千童鎮)在頭一年的冬天,就成立了由南街、北街、中街等五街村長組成的信子節組委會。成立后首先辦的兩件事,一是組織十幾盤洪爐,打造上信子的鐵條。人們找來鐵瓦反復鍛造,這種鐵條要求柔韌度高,只能折不能斷,要確保十幾米高處信童的安全。信子節使用的鐵棍,由十幾盤洪爐打造了一個冬天。二是選拔信童。當時號召全鎮的孩子報名,報名的條件是:父母雙全,品學兼優,五官端正,身體健康,年齡在12歲以下。他說當時報名的有200多人,后經反復篩選,選拔了16人,邵長月有幸被選中。春節過后,被選中的信童就集中在一起吃住,給予特殊待遇。信子節的前半個月,信童以吃雞蛋為主,并經常組織洗澡。吃雞蛋是因為雞蛋干凈,營養豐富,保證健康;再是信子節那天,信童要有八九個小時一直待在信子上,要保持充沛的體力,減少大便次數。經常洗浴,則是為了保持信童的身心純潔,以示對神靈的尊重。

邵長月老人帶著神圣的使命感動情地說,信子節內容多,禮數多,技術性又強,60年搞一次時間是太長了,有多少人能經歷過兩次信子節啊?人們就是怕有些好東西失傳。以前的信子都是36人抬,每臺信子兩班人,即72人。抬信子的人從全鎮20多個村中選拔,要求年輕力壯,品德良好,對于大孝子優先錄用。一臺信子重達幾噸,抬信子的人是非常辛苦的。信子在游動時,周圍村的志愿者,也都愿意抬一抬信子,以為信子節做點事為榮。老人們說誰為信子節做事,說明這個人不忘祖宗,神靈可降福于這家,全家可財運亨通,福壽安康。

李連輝老人講,自古以來,信子表演都是很虔誠很優美的民間文藝活動。在空中祭臺上的童男女,他們在天與地之間再造了一個平臺。有的手捧焚香,有的手提燈籠,有的手持拂塵,向著東方召喚亡靈歸來。整個祭祀活動從農歷三月二十八早上七點開始,到上午十一點結束。這一天全城清水潑街,黃土鋪路,家家戶戶都洗手凈面,早早等候在街旁觀看。外地來客也手提香籃提前到達,等候參加祭奠。參加祭祀活動的全體人員,由主事帶領聚集到開化寺,先到千童碑前,再到千童殿內舉行開祭儀式。此時寺內僧人擊鼓鳴鐘誦經文,眾人焚香祭拜,然后由寺內列隊出發。信子由手持法器器樂、口誦經文的眾僧相擁著,前有會耍武術的人用鋼叉、三節鞭開路,鼓樂班吹吹打打相隨。街旁觀看的人,有的手持焚香,有的高舉祭品,待信子走過,隨其后沿街游祭,最后到千童城東城門外無棣溝邊,面向東方遙祭。這時鼓樂齊鳴,人們焚香燃紙,呼喊流落他鄉的親人名字,祭祀達到高潮。高潮過后,祭祀人員還要到開化寺,在千童殿前舉行收祭禮,方算一屆祭奠結束,當地人稱這為“引魂認祖”。

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信子”的內涵與外延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徐福千童剛剛東渡不久,人們堅信孩子們一定能安全歸來,“信子”包含“盼子速歸,堅信歸來”的含義。隨著時間的流逝,對出海親人生還的希望已變得渺茫,“信子”的含義,就變成召喚親人亡靈回歸故里了。在突出懷念遠去親人這個主題的同時,又增加了一些文化色彩。像高度由12米增加到17米,微型舞臺上的童男女造型體現高、險、驚、奇的特點。如1951年的那一次,信子男童端著茶壺,童女就站在壺嘴上,又驚險又精彩。

聲勢浩大的群眾性祭祀活動,不僅顯示了鹽山一帶人民用血淚凝成的信子和信子節在群眾中的巨大影響,也顯示了兩千年中千童百姓時刻沒有忘記那些落籍在異域他鄉的兒女們。在采訪中當地老人們一再強調,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不管天災人禍多么大,衣食住行多么艱難,一代傳一代,每逢甲子年舉辦一次從沒間斷。

邵長月說,他經歷的那次信子節人很多,有十幾萬,北京、天津、濟南等大城市也來了好些人。踩塌了幾十間房屋,街上井里的水都喝干了,鎮上的包子鋪、果子鋪、點心鋪統統賣空。

“東渡擊浪”的信子走過來了。這架信子要表達的是,三千童男女隨徐福上船后,在大海里與風浪搏斗的情景。海浪滔天,童男女被海浪拋上高空,只見兩個童男凌空高懸,幸虧抓住桅桿,再現了東渡船隊在海上歷盡艱辛、迎風斗浪的場景。我站在不遠處看那一連串的驚險動作,手心里一個勁兒地出汗:好懸啊!

廣播里的解說詞是這樣解說的:

“東渡擊浪”,展現的是公元前209年農歷三月二十八這一天,剛近子時,饒安城內四門的大鐘便同時敲響,頓時城內城外人聲鼎沸。第二遍鐘聲響過,出海東渡的人都齋戒完畢,換上統一的服裝,送行的人們也都密密麻麻擠滿了古黃河兩岸,哭聲、喊聲、囑托聲匯成一片。第三遍鐘聲響過,已是卯時,禮炮震天,鼓樂齊鳴。徐福身穿朝服,登上龍頭大船。隨之,童男女及百工等六千多人,也都按事先編排好的隊列上了各自的船只。他們從無棣溝經大口河駛入渤海。大海無邊無際,天空浩瀚無垠,遠征的人徐徐前行。他們劈波逐浪,沿廟島群島,過遼東半島。突然刮起了臺風,平靜的海面上即刻風急浪騰,船只搖擺顛簸,有兩個男童顛入空中,幸虧抓住了桅桿。在徐福的指揮下,水手們馬上把船只駛入岸邊避風,船上拋下石碇石錨。

大風刮了三天三夜,避風的塘堤被風沖塌了,有的船只被打壞了,有的桅桿被折斷了。風平浪靜之后,他們繼續東上,到達濟州島后上岸,在這里休整月余,并補充了給養,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他們又要離去了。趁著漲潮,揚帆拔錨,渡對馬海峽,輾轉數月,歷盡萬般艱辛,在九州北部伊萬里登陸,定居瀛洲。

徐福與千童們是否定居瀛洲,這是史學家們考證的事;徐福取不回仙藥,那是他與秦始皇之間的事;三千童男女沒有再回到自己的家沒有回到親人懷抱,是千童一帶老百姓天大的事,是他們的大災難大悲哀。后來我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徐福帶領船隊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每逢遇到大風、海浪抑或大鯊魚,就命人趕緊扔下一對童男童女,立時就化險為夷,醒來出一身冷汗。這到底是真還是夢?那些十來歲的孩子即便是順利渡過了大海,他們怎樣面對以后沒爹沒娘沒家的孤獨人生?他們的爹娘——千童鎮及周邊的父老鄉親,他們盼不回孩子和親人,那種焦灼、氣惱、憤恨之情向誰去發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他們生不出翅膀,也長不出鰭與蹼,只能提著一顆顆滴血的心,昂著一顆顆屈辱的頭,瞪起淚水模糊的雙眼,到親人離去的地方去呼喚,去祈禱,去望眼欲穿。

“扶桑授藝”的信子走過來了。在高高的微型舞臺上,徐福手提藥箱,童男女攀高峰采靈芝,為土著人送藥治病;百匠技工教當地人種桑養蠶,紡線織布,冶鐵制陶,與當地百姓和睦相處,水乳交融。

現場的廣播里是這樣解說的:

這是一架叫“扶桑授藝”的信子。它表現的是徐福千童一行,輾轉漂泊數日到達日本。當時的日本土地貧瘠,荒草萋萋,人們吃野果,披樹葉,社會生產力非常落后,完全不是意想中的仙境。徐福在深深地思考,只有將自己帶來的先進技術五谷種植教授給當地人民,與土著民族共同發展生產,和睦相處,才能改變列島貧困落后的面貌。他們在富士山富士吉田一帶傳授農耕、燒陶、冶煉技術,教會當地人采集、利用藥材治病。將中國文化傳播到日本列島,使日本由繩紋文化迅速進入到彌生文化時期,促進了日本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日本人民感念他的功績,尊稱他為“農耕神”、“醫藥神”和“紡織神”。

趙樸初先生曾有詩云:“徐福乘槎竟不回,三千弟子老蓬萊。至今兩岸留佳話,花萼城村第次開。”

日本眾議院議員、前首相羽田孜,為這次信子節發來的賀詞中寫道:“日本和中國自公元前就有友好往來的歷史。作為我們家遠祖的徐福,在中國的秦代,也就是日本從繩紋到彌生的時代,率領童男童女跨海東渡,給日本帶來了技術和文化……”

那位心心念念想不老的秦始皇,為了求神求仙弄到仙藥,不惜拿三千童男女去給海神送禮,這與賊寇魔鬼有何區別?不知是多行不義的緣故,還是等得心焦氣躁,徐福千童剛離去不久,他就死在回長安的路上,長生不老的夢想成為泡影,炎炎夏日與臭魚爛蝦放在一起,“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史記》)當初他如果知道徐福帶領童男女及武工百匠登島定居不再回來,還不知怎樣暴跳如雷心肺炸裂呢。

“望海盼歸”的信子走過來了。可以說,這臺信子是最抓人心的。信子節舉辦了兩千多年,千童鎮及周邊的老百姓就是為了寄托企盼親人歸來的那份思念之情。當這臺信子走過來時,廣播里適時地飄出了悠揚悲愴、柔情纏綿的“千童信子之歌”——

滔滔黃河卷金波,一座古城河邊落。

秦皇探海募千童,千童城外泊巨舸。

啊,古黃河,啊,千童城。

一個驚世的壯舉,多少美麗的傳說。

千童船隊出海去,頂風斗浪破巨波。

日本列島授技藝,華夏文明扶桑播。

啊,古黃河,啊,千童城。

東渡壯舉傳千古,東亞海路千童拓。

饒安父母念千童,三二八日登高坡。

遙望大海祈兒歸,千童信子是寄托。

啊,古黃河,啊,千童城。

信子、氏子兩節應,中日共吟友誼歌。

這里又出來個“氏子節”。

“氏子節”是怎么回事呢?在鹽山采訪時,曾為徐福千童文化交流與傳播幾次去過日本的副縣長胡麗萍講,幾十年來,鹽山與日本之間文化交流頻繁。在日本的佐賀金立山一帶,自古至今傳延著50年一次的“氏子節”,同時還有一段關于徐福愛情故事的美麗傳說。“氏子,”就是信仰同一氏神的人們。氏子節與信子節,有著驚人的相似。日本佐賀金立山的山頂上,有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金立神社,社內供奉的神就是徐福。距金立神社不遠的另一座廟宇供奉的女神叫阿辰,傳說她是當地一土著頭人的女兒,因為愛戀徐福殉情而死,被奉為阿辰觀音。金立神社舉辦“氏子節”的時間是日歷四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與千童信子節基本相同。屆時,信仰徐福的氏子們,抬著徐福神像,從金立山神社上宮走下來,然后抬到五十里外的有明海邊,舉行浩大的祭祀活動。相傳徐福是從有明海登陸的。在有明海邊,其意是讓徐福遙望西方大海,以解思鄉之情。

前來參會的日本徐福會副會長宮下長春在大會上的賀詞這樣寫道:“……我們富士吉田市位于日本最美麗的富士山的北麓,那里也是徐福的安息之地。我們把2月8日定為徐福的忌日,并把在那一天舉行儀式的傳統保留了下來……”

鹽山千童鎮的“信子節”與日本佐賀金立山的“氏子節”,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徐福千童異曲同工的紀念。

曾經參與了1997年整個信子節籌備全過程的縣文化局的王振清,還講了信子節的一些花絮。

最大停車場

1997年的信子節期間,同時舉辦了“中國千童城徐福千童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日韓三國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千童城。“信子節”不僅文化內涵濃重、深厚,而且形式獨特,為中國北方一絕。又加之60年舉辦一次,吸引了方圓百十多公里的城鄉群眾前來觀瞻。千童鎮政府及縣里有關部門為保證安全,在鎮周邊三里設了警戒線,警戒線內只能進行人,不準進任何車輛。于是千童鎮三里外的周邊都成了停車場。那時轎車還沒有進到平民百姓家,卡車、轎車、大客車、三馬車、拖拉機、摩托車、自行車一起登場,各種車輛黑壓壓一片。千童鎮三里界外,形成了一個車輛環形帶。據派出所的同志介紹,除了全縣政法系統的同志外,鎮周邊十幾個村選派了600多治安志愿者,周邊存放了至少有7萬輛各種車輛,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場。

椅子上了大樹杈

離千童鎮20多里的圣佛鎮徐淑華老人,當年78歲。聽說千童鎮要舉辦信子節,囑咐兒子屆時一定要帶她去觀看。因為1951年信子節時她的兒子正出生,沒能觀瞻信子,遺憾了幾十年。1993年信子節時,自己鬧病又沒能參加。她跟兒子說,這次一定要好好看看。兒子是孝子,下決心要圓母親的夢。但他知道信子節這天肯定是人山人海,擠壞了老人怎么辦?想租輛車去,聽說早有規定,車輛必須停在三里地以外。他想來想去想了個妙招,在前一天把椅子用繩子捆綁在信子通過的路旁樹杈上。信子節這一天,讓人幫他把母親背上樹,坐在捆綁好的椅子上,自己爬到樹上去照應。母親坐在樹杈上居高臨下,把整個信子節看得清清楚楚,盡管下面人山人海擁擠不堪,但老人安然無恙。老人看下面,下面的人看樹上,成了那一天信子節的一大風景。

五老太的心愿

這天清晨5點,從千童鎮到鹽山縣城的公路上,走來五位步履蹣跚的老人,看樣子,她們已經很疲憊,但精神頭很足。與她們擦肩而過的車輛,有的主動停下來招呼老人上車,但都被客氣地拒絕。原來,這五位老太是滄州市郊人,最大的70歲,最小的62歲。在她們的人生中都有著難以抹平的一道傷痕,即老年喪子。她們懷念自己的兒子。聽說千童鎮要舉辦信子節,信子節的主題是登高望遠,祈盼遠去親人靈魂歸來,她們也希望借助信子節,把自己親人的靈魂召喚回來。她們從前一天的早晨8點鐘出發,已經走了一天多。當有人問到為什么不乘車時,她們說:心誠則靈。信子節開始以后,五位老人始終緊跟在信子的后面合掌祈愿:祈愿上信子的童男女,順利平安;祈愿遠去的千童魂歸故里;祈愿自己的兒子魂兮歸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扒开尿口让男桶30分钟|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网|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东北壮汉gayxxxvideo| 树林里狠狠地撞击着h|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青娱乐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一级大片免费看| 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美国一级片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毛片基地看看成人免费|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乖帮我拉开拉链它想你| 波多野结衣系列痴女| 狼人久久尹人香蕉尹人|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欧美激情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视频| 全高清特级毛片| 草莓视频成人app下载|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91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好紧好爽太大了h视频|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有码在线三上悠亚|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一| 金8国欧美系列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68日本xxxⅹxxxxx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