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尼爾與《毛猿》
奧尼爾,尤(1888—1953)是美國劇作家,現代美國戲劇的奠基人。一八八八年十月十六日生于紐約一個演員家庭。父親是著名演員,以扮演基度山伯爵而聞名。奧尼爾幼時跟隨父親在美國各地生活,一九〇六年入普林斯敦大學。翌年因惡作劇被勒令退學,從事過多種職業,積累了豐富的海上生活的經驗。一九一二年到康涅狄格州新倫敦與家人團聚,當了本地報紙的記者和詩歌專欄作者,并決定以戲劇作為表現自己思想的藝術形式。一九一四年到哈佛大學聽貝克教授開設的戲劇創作課,與著名的普羅文斯敦劇社建立聯系,由此正式開始戲劇創作生涯。一九三六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逝世于波士頓。奧尼爾一生共寫了四十七部戲劇。二十年代是他的創作的繁榮時期。主要作品有《天邊外》(1920)、《瓊斯皇帝》(1920)、《毛猿》(1922)、《上帝的兒女都有翅膀》(1924)、《榆樹下的欲望》(1925)、《賣冰的人來了》(1939)和《進入黑夜漫長的旅程》(1940)等。第一個多幕劇《天邊外》描寫一個美國農民家庭的不幸。馬約家兄弟二人同時愛上鄰女露芝,露芝決定作弟弟羅伯特的妻子,哥哥安德羅只好放棄了他應該從事的農務,去經商,而羅伯特也不得不放棄到天邊外生活的理想,操持他不會經營的農務,結果家境日益困難,婚后生活也很不幸。羅伯特最后死于肺病,馬約一家的生活理想被無情的現實所破壞。作品以一眼看到天邊的室外與看不到天邊的室內這兩種交替出現的場景,表現劇中人物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具有悲劇情節的一致性。《瓊斯皇帝》寫了一個島上的黑人首領瓊斯的悲劇故事。劇作不分幕,以多數場面和不斷加快的鼓聲,表現瓊斯緊張的心理、恍惚的精神狀態、下意識的行為和種種幻象,突出體現了作者的表現主義的創作特征,同時又兼有象征主義、浪漫主義、神秘主義及情節劇的多種特點。《毛猿》被公認為奧尼爾的代表作。劇中主人公揚克是一艘遠洋輪船上的司爐,以身強力壯而自信和自豪,但卻被資本家,太太和小姐們看成是一只“毛猿”。他不甘忍受侮辱,尋機進行抗爭,反被投入監獄。經過一系列痛苦的掙扎,終于死在動物園猩猩的大力擁抱之中。揚克的處境和命運,實際上反映了工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所處的矛盾地位,即一方面是生產工具的使用者和社會產品的創造者,另一方面又是被奴役者和被支配者。這表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極不合理性。但作者卻把揚克的處境擴展成人類的普遍生存狀態,以此象征人類從幻想到現實的尋求“歸屬”的過程。這又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一九二五年完成的《榆樹下的欲望》,體現了奧尼爾創作中的現實主義因素。劇作描寫資產階級家庭內部對財產的爭奪及其后果,揭露了金錢和情欲對人的腐蝕,其主題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進入黑夜漫長的旅程》是奧尼爾后期的自傳性心理劇。它通過描寫一個家庭的不幸和各種變態心理活動,提出了這種不幸和痛苦有什么意義?誰應該對這種悲劇負責等問題,這反映了陷入疾病威脅和悲觀主義中的作者的心境。奧尼爾的創作思想是十分復雜的。他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關注美國的社會問題,力圖通過戲劇形式加以反映,因而,他的創作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但他受唯心主義思想影響較大,對社會出路抱之以深深的失望,致使作品染上了悲觀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藝術上,他對易卜生的現實主義,斯特林堡的表現主義兼收并蓄,又在汲取古希臘悲劇的優秀成果的同時,受到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他把各種藝術方法和技巧熔為一爐,擴展了戲劇藝術的表現力,這對于現代戲劇的發展,無疑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重要啟示。奧尼爾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