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康《撫摸一塊遠古的石頭》
夾雜在巖層中間的石頭,從來不知道自己是來自一億六千萬年以前,也不清楚在海底沉睡了多久,只覺酣酣一夢,睜開眼就已是滄海桑田。
沉積巖沒有計算過自己是啥時候開始隆起的,從深不可測的海底一直上升到了山的高度。海水億萬年挽留,依依不舍,舔舐掉巖層中松軟的那一部分,堅挺的骨骼壁立而起,成為巨大的山巒。山巒帶著深深淺淺、錯錯落落的洞穴,站成皖西大地上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把它叫著“大別山石窟”。
遠看石窟,像天地打開的一本書,靜靜擱在大別山逶迤的山嶺間,層層疊疊,里面似乎藏著許多不可揣測的奧妙。我們的探尋的步伐像一串組章的雜文,情感充沛,夾敘夾議而來。深入窟體的木質(zhì)臺階以“齊格隆咚”的喧響,給山巖傳遞著來訪者的熱情。
邊走邊看,看石窟的陡峭,看石窟的驚險,頭昂得很高。腳下的路不干了,它嫌人們過于鐘情巖壁而忽略了它們的存在,所以成心在腳下使絆子。一個趔趄差點摔倒,要不是前后有溫暖的手伸過來,我也許就栽在木梯的嫌怨里。有人喊: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哦!是呀,我怎么就見色而忘了足下,賞景而沒有踏實呢。好在皮鞋代為受過,破了一塊皮,以示歉意。嗯,走好呀,奇景總是伴著險路!
進得窟中,哇嗚……驚呼情不自禁。大家用深長的呼吸、驚詫的眼神和夸張的口型,在空氣中劃著一個個無形的,卻又顯而易見的驚嘆號。
用什么語言來描述天地給人間造就的神奇呢!劈天化石?鬼斧神工?不,不,都太蒼白了!詞語距離景觀給人心帶來的震撼還差著萬兒八千的火候,我們只得掩住張圓的嘴巴,不住地搖頭。
億萬年光陰,以一座山的姿勢端坐于此。日升月落,千古不變,將精華集萃,賦予大別山知性的巖石。此窟名曰敞巖,是大別山石窟群千姿百態(tài)的洞窟中最大的一個??咝纬拾氤ㄩ_狀態(tài),巖頂斜面延伸,與山體形成迷人的夾角。洞里小乾坤,浩如大劇場。不飾雕琢,卻攬星照月,古樸輝煌。巖頂寬闊,沒有一根梁柱,卻可穩(wěn)固萬年。自認為高明的人類,施以極限技術(shù),想來也無法炮制吧。這就是自然,自然法力無邊,人類又怎么可能凌駕于自然之上呢?
巖壁夾角的孔洞,睜著漆黑的大眼睛,望著一群不速之客,眼睛里似藏著無數(shù)玄秘。據(jù)說,洪秀全曾因失敗逃亡至此,見石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屯兵于此。在冷兵器時代,沒有炮火的支援,僅靠刀槍長矛,清軍很難攻破如此險峻的山洞。洪秀全據(jù)守于此,可埋鍋做灶,可存儲軍糧,借石窟四季恒溫,良居天然,最終得以脫困。
站在窟里往外看,山連山,水連水,樹木蔥郁,好一派大好山河!也許洪秀全正是面對此景,平復(fù)驚惶,重樹信心,再起一腔豪情;也許洪秀全看懂了眼前的風景,生命知道了進退,有了平常心,卻已經(jīng)戴上賊寇的帽子,欲罷手而不能。歷史已經(jīng)說不清楚,而人類呼吸山野的靈氣,應(yīng)該早有了看山看水的分寸。
天漸漸暗下來,西去的日頭似乎在喊我們下山,山中天黑早,窟里暗無燈。而我卻不想離開。雖然正值隆冬季節(jié),山野冷風嗖嗖,寒氣逼人,但石窟里風不襲,冷不侵。怪不得孫悟空取經(jīng)路上,動不動就吵著鬧著要回水簾洞。如若居留此處做個山大王,定然不錯。吼吼,好歸好,誰來批準?
一層碎石一層巖,它不是遠古已經(jīng)冷血的海遺孤,它是奔赴文明前來投親的溫暖小站。在遠古時代,它就幫助過很多虎豹猿猱,給它們一個棲息的巢穴,給它們一個遮風避雨的家園。它又用自己交錯密布的石縫,夾住天風雪雨,夾住泥土水分,任由大樹小草勃勃生長,讓漫山遍野郁郁蔥蔥。它是真心栽培和珍惜植被的,像人類珍愛自己的頭發(fā)。石窟連同自己的山體,連同巖縫中裹挾的每一塊石頭,護持著這片土地,并與萬物心性共融。
撫摸一塊遠古的石頭,它來自一億六千萬年以前。可它不僅僅是石頭,它是遠古的土地和海底,摸到它就摸到了天地洪荒,摸到了宇宙玄黃;摸到它就摸到了光陰,摸到了歲月,摸到了歷史的骨頭。
石窟邊緣有傾圮的土墻,是洪家軍夯土壘砌,用來遮蔽洞口和防御外敵的工事。雖然已經(jīng)斷壁殘垣,但仍然不失氣度,不失雄風。大石窟的上方的小石窟里,用于 望的木具在山風中微晃。
這就是歷史,歷史站在眼前。夕陽映著山野,這輪照古又照今的日頭,它一直沒有走遠。一切都沒有走遠。
當我們走下山,回望大別山石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天地讓山川沉入大海,讓海底隆出為山,目的是讓山水給時光做一個見證:歷史不是僵死的,歷史是流動的。人類穿行于歷史之中,非常非常渺小。夾雜在巖層中間千秋萬代的石頭都那么謙遜,人類為什么不低下高傲的頭顱,不放下那些浮華的噱頭,靜靜沉下來,做一些腳踏實地的事情呢?
沉積巖中的石頭,一言不發(fā),良久地與我對視。我不知道我掌心的熱度,是否能夠喚起它曾經(jīng)巖溶般的熱情,把歷劫億年的心語,告訴給今天的世界。
黃圣鳳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的個人文學作品集五部:《野菊花的秋天》、《一路輕歌》。文集《一棵樹的穿越》被同濟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山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圖書館收藏。作品被收錄《中國美文》等幾十種文學選本。曾獲中宣部征文獎、孫犁文學獎、林非散文獎、美麗中國旅游散文獎、江淮散文獎等各類獎項30多次。作品《讓兄弟姐妹都開花》入選中宣部全國重點推薦的51部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