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親逛街》葉涼初散文賞析
父親去世之后,母親一度和我們住在一起,但那時我們都相對年輕氣盛,總是磕磕碰碰,沖突不斷,那經歷并不十分愉快。
很多年不能和母親一起逛街,知道這不是難事,就是做不到,沒有勇氣,不想嘗試,也許這為人所不理解,但是真的。從前長期捉襟見肘的生活讓母親變得異常的精明,如果買一件東西,必定左看右看,反復挑選,耐心地討價還價,而我,早已在邊上不耐煩了,所以總是吵著架回家。久而久之,就不再陪母親上街了。
很偶然,聽到心理學教授鮑老師的講課,她說她有個出色的朋友,也有這“病”,連牽一下母親的衣襟都做不到,盡管她是那么渴望。她說這是一種情感的反應,說明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給了女兒很多負面的消極的信息。這樣說也許不厚道了,但這是科學。我想事實上,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因為個性、環境、成長等太多不同的因素綜合在一起,才會造成這種相互的不理解、不包容,據說有的母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為了治好這“病”,我讀了很多書。后來,母親和小妹住在一起,我也趁此機會“調養”自己。
今天終于鼓起勇氣和母親一起上街了。一起給兒子買了一件外套,兒子開始愛趕時髦了,關照我買白色籃球衫,要帶帽的。又陪母親去看了好幾個商場的棉襖,耐心地陪她試穿,看鏡子里我們極其相像的眉目和笑容。母親試了以后,總是慫恿我也試一下,在她,也許是為了看到年輕時的自己吧,我也一次次聽她的話,試了又試。
感慨六十歲的母親依然年輕,發絲烏黑,面龐白晰。不由得聯想自己六十歲時的情形。
母親買東西是很挑剔的,轉了很久,沒有看得中的,但我的心中并沒有焦躁。我們在大街上緩步走著,并不太說話。見了想進去的店,母親用眼神問我,我笑一下,推門進去,一眼就見到一雙黑色的棉皮鞋,小巧而精致。我問母親:“買它?”母親顯然也對它有同樣的好感。坐下來試穿,居然像定做的一樣完美無缺,母親的腳小,總難買到合意的,今天運氣真不錯。這種快樂的心情一直延續著。路過一家“來伊份”時,我決意給她買些零食,我們站在柜臺邊,我一路指指點點問過去,母親一律搖頭。營業員笑著說,你問當然說不要,你買就要了。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呢!我買了好幾種,又問店里要了新的口袋,每一樣都分母親一半,她笑吟吟地收下了。
路過一家老式的點心店,我們吃了一碗皺紗餛飩,這令我想起小的時候,隨母親上街,必定會吃這一碗,好像才一毛錢,美味無比。只是現在味道差得多了,皮太厚,不像從前那樣薄如蟬翼,看得見里面粉色的肉餡。湯里也全是味精的鮮,我們相對著搖搖頭,但心里并不沮喪。
母親的速度漸漸慢了下來,我一看表,不知不覺間,我們居然逛了兩個多小時了。我問她累不累,她說有點兒,下次再逛吧。我們在大風飛揚的寒冷的街頭告別,心里暖暖的。
我的“病”終于痊愈了,這是新年的一個進步。我希望二十年后,在我自己也進入老年時,還能陪著白發蒼蒼的母親逛街,風很輕,陽光很暖,而我們,還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