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蘇聯憲法草案
斯大林于1936年11月25日在全蘇維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收入《斯大林文選》上冊。
《關于蘇聯憲法草案》是斯大林對蘇聯1936年制定的新憲法草案所作的說明。這個報告共分六個部分,全文二萬多字。斯大林在報告中列舉了大量事實,概述了蘇聯從1924年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到1936年這十二年間所發生的變化。他指出:在工業、農業、商業中資本主義成分已被完全驅逐出去,社會主義經濟形式已占統治地位,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與此相適應,“所有的剝削階級都消滅了。剩下了工人階級。剩下了農民階級。剩下了知識分子。”根據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的變化,斯大林宣布:“我們蘇聯社會已經做到基本上實現了社會主義,建成了社會主義制度,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稱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的制度。”在報告中,斯大林還總結社會主義時期黨和國家基本任務變化的規律,提出當時蘇聯國家工作重點應由社會主義改造、消滅城鄉資本主義分子,轉移到進行和平的經濟組織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并對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作出了新的概括,指出現階段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的團結合作,蘇聯社會在道義上和政治上的一致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關于蘇聯憲法草案》是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其中關于消滅剝削階級的論述、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工作重點轉移和發展動力的論斷,是根據實踐的發展所進行的重大的理論探討,對于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規律是有重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