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軍、府、州”各指什么
“路、軍、府、州”各指什么
“路”、“軍”、“府”、“州”,是宋代的地方行政單位。
宋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為三級制,基本的結(jié)構(gòu)是“路”、“州”、“縣”,依次變小。其中,“路”類似現(xiàn)在的省,屬于最高一級。宋初時,還有一個“道”與“路”為同級別的地方區(qū)劃單位。后來,朝廷又廢“道”,將天下總分為十五路,分別是:京西路、京東路、河北路、河東路、陜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兩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峽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路的長官稱為監(jiān)司,每路四個。
宋代的“州”,是由秦漢時期的“郡”變化而來,根據(jù)面積和人口可分為上、中、下州,長官稱知州。“縣”,則是最低一級行政單位。
在“路”、“州”、“縣”的基本體制之下,宋代還有一些與州同級但稍微特殊的行政區(qū)劃單位,如“府”與“軍”。
地位比較重要的“州”升級成為“府”,有“京府”和“次府”之分。“京府”為首都或陪都所在地。“軍”,則是因軍事需要而建的地方行政單位,一般在邊疆地帶,分“大軍”和“小軍”。“大軍”與“州”府同級,直屬于“路”;“小軍”與“縣”同級,屬“州”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