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特,華
【介紹】:
英國作家。生于蘇格蘭貴族世家,自幼喜愛古代民謠。一七八九年入愛丁堡大學攻讀法律,三年后畢業,成為律師。假日常去偏僻地區搜集歷史傳說和民間歌謠。并醉心于德國“狂飆”運動時期的文學。一七九九年被任命為塞爾扣克郡副郡長。一八〇二年獲二級男爵的封號。晚年患中風病,一八三二年九月二十一日逝于阿伯茨福德。司各特的文學活動始于一八〇〇年。一八〇二年至一八〇三年,他搜集整理的三卷本《蘇格蘭邊區歌謠集》出版,從這以后到一八一三年,司各特主要創作長篇敘事詩。代表作是《最末一個行吟詩人之歌》(1805)、《瑪密恩》(1808)和《湖上夫人》(1810)。這些詩作以歷史事件或民間傳說為題材,具有豐富的想象和藝術技巧,為作者贏得了最初的聲譽。一八一四年,司各特匿名發表第一部歷史小說《威弗利》。作品描寫一七四五年詹姆斯黨人起義的歷史事件,贊揚了蘇格蘭人民爭取自由的斗爭,同時也揭示了蘇格蘭落后的氏族社會必然衰亡的歷史命運。小說問世后獲得極大的成功,司各特從此轉入歷史小說的創作,一共寫了二十七部。他的歷史小說就其取材而言,可分三類:一類取材于蘇格蘭的歷史,其中的優秀之作除《威弗利》外,還有《清教徒》(1816)、《羅布·羅伊》《1817)和《米德洛西恩的監獄》(1818)。這些作品主要反映當時還保留氏族社會生活方式的蘇格蘭人民反抗英國政權壓迫的斗爭,但往往又流露出對古老的宗法式社會的眷戀;另一類取材于英國歷史,最著名的一部是《艾凡赫》(1819)。小說以十二世紀末英國獅心王理查消除國內封建主內訌為背景,把主人公艾凡赫的經歷和當時各種社會矛盾結合起來描寫,情節跌巖多姿,既充滿浪漫主義情調,又真實地反映了撒克遜人民反對諾曼封建主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風貌;還有一類取材于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歷史,《昆丁·達沃德》是其中的代表作。小說生動塑造了十五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形象,充分肯定了他在消除封建割據、建立統一的封建國家中所起的歷史作用,同時也表現出他作為一個統治者的狡詐和殘忍。司各特是歐洲歷史小說的開創者。他對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民族習俗、地域風貌的綜合性反映和生動描繪,豐富和發展了十九世紀的歐洲文學,深刻地影響過雨果、巴爾扎克、狄更斯、普希金等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