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崇高》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論崇高》
關于該書寫于什么年代,作者為誰,曾有不同說法。一說認為該書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紀雅典修辭學家卡蘇斯·朗吉駑斯所作;但一般學者都認為該書是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朗吉駑斯所作。《論崇高》是作者給羅馬某貴族的一封信,共四十四章。此書是西方美學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但因問世后一直被深藏于歷史的陳跡中,所以到文藝復興時期才被意大利學者勞鮑·特里發現并出版,十七世紀被布瓦洛翻譯成法文。此后《論崇高》便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論崇高》在流傳過程有所散失,現存的印行版本只是原本的三分之一,并非原著的全貌。
《論崇高》把人的崇高精神思想和藝術作品的崇高風格看成是崇高的內涵,認為崇高的精神思想和崇高的藝術風格是互為依存的;具有崇高精神思想的人,才能寫出具有崇高風格的文藝作品;具有崇高風格的作品,來源于具有崇高精神思想的作家的語言。崇高是由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而激動的感情、運用藻飾的技術、高雅的措詞和結構的堂皇卓越等五個條件構成的。所謂莊嚴偉大的思想,實際就是一種崇高的心胸。從這個觀點出發,《論崇高》得出了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的結論。 《論崇高》中指出,只有具備了“偉大的心靈回聲”的人,才能寫出崇高的作品,卓越的語言,自然屬于卓越的心靈;此外還有一條引向崇高的道路,那就是摹仿過去偉大的詩人和作家,并且同他們競賽。因為摹仿過去偉大的詩人和作家時,自己就會象受到神靈的啟示一樣, 為他們的崇高精神所吸引, 從而使自己也獲得崇高的精神。崇高不論在何處出現,都體現于一種措詞的高妙之中,偉大的詩人和散文家之所以高出儕輩并獲得不朽的盛譽,就是因為他們作品的措辭體現了崇高的精神。崇高的風格會使作品獲得驚人的力量,它會在讀者中發生橫掃千軍、不可抗拒的作用,它可以操縱一切讀者,不論其愿從與否。崇高的風格不是從作品的個別章節里顯現出來的,而是從作品的總體里顯示出來的。
《論崇高》對崇高內涵的揭示和對它的驚人力量的肯定,是非常可貴的。但它認為崇高不是藝術家實踐的結果,把崇高視為先天賦予的產物,這是不科學的。 《論崇高》是羅馬時代的重要的美學著作。它所揭示的崇高的內涵,為后來的美學家探討作為美的范疇的崇高提供了理論基礎;它所包含的浪漫主義因素,對后來的浪漫主義思潮形成,發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