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靜《天山下的花香》
一位扎彩色頭巾的大媽,在新疆昌吉州人民醫院里,擁抱著史大夫告別。
隨山西作家援疆團赴疆后,第一天,我前來采訪援疆醫生史紅魚。送走病人,她講述了在援疆醫院難忘的日日夜夜,其中不乏與方才走廊辭別相似的一幕。就在不久前,一個過敏性紫癜患兒來診,這個6歲的哈薩克族小姑娘,一雙大眼睛非常漂亮,卻因為肚子痛淚流不止。媽媽一直揪心地望著女兒皮膚上的紫色斑點,陪著女兒掉淚。但母親哪里知曉,讓兒科副主任史紅魚更憂心忡忡的,是腹內的癥象。因為一旦在腹腔彌漫開來,就會危及生命,將連做手術的機會都沒有!史紅魚沉著冷靜制定了醫療方案,而叫孩子暫時禁食時,家長卻著急了。史紅魚哪里顧得上勞累與壓力?她一心為家長著想,連打比喻,千方百計解釋病情。
一點點加減藥,一點點加輔食,孩子進入精心安排的療程,終于一天天好轉了,即使出院后,母女又堅持找紅魚大夫復診一月,直至完全康復。
有一天,哈薩克母女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專程來與紅魚大夫告別。
那情景,恰似紅魚曾收到的一首生日賀詩:“紅魚舍家離太行,赤心一片支邊疆。懸壺濟世醫病患,心系蒼生暖杏林。昌吉百姓齊頌揚,并州親朋慰心田。汾河奔騰盼親歸,天山雪融唱贊歌!”
赴疆后第二天的黃昏,我去昌吉清代糧倉邊的小廣場散步,與故鄉景致不同,落日的映照,為建筑物鍍上一層分外明亮的金色暉光,讓我瞧得發怔。那情景,不禁讓我想起曾觀摩的油畫上,霞光籠罩高山絕巔的皚皚白雪時,所閃射的令人驚心動魄的絢爛多姿。一陣醉人的樂音從小廣場上響起來了,恍若十二木卡姆的調子,起先一個中年男子兩臂伸張,以十分自然的姿態舞了起來,隨后,原本環繞花壇乘涼的人,陸續踏著節拍來了。一個長辮子維族姑娘,戴金銀線花帽,繡花黑坎肩,大紅裙子飛快旋轉了一圈圈。她的全神貫注,讓我疑心大紅裙幅會穿越黑夜,長久地旋轉下去。
這時,我猛然瞥見一位扎彩色頭巾的大媽,但仔細瞅去,并非醫院走廊上邂逅的人。幾名外地游客,正在醉人肺腑的旋律中,用手機拍攝這原汁原味的新疆舞。大媽大方地向游人示范優美多變的手勢,那副蒼老的面容,一絲一毫阻礙不了周身活力,尤其那令我難忘的眼神,恍若內藏一朵冉冉綻放的火蓮。一位游客問,老人家多大歲數了?這時她露出淳樸的微笑,伸出指頭表示六十了。
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索性采了一束青草,跑去送給游客留做紀念,快跑到了,又特意停頓一下,將草擺成扇形。多可愛的孩子啊!但愿這里的孩子們都健康快樂!
草翠,欲燃。我凝視飛躍的翠綠,不由想起史紅魚大夫的感慨:這里的一切仿佛都經過千錘百煉,經過漫長的隆冬冰雪后,在夏季徹照的陽光下盡情歌唱,這里的小麥穗粒與各種食材優質,街道邊的各色花卉鮮艷異常,吮吸了山川靈氣的玉石發出璀璨的光芒。
我赴疆后第三天,已走過昌吉州、五家渠、222團等地,中途訪問了一所幼兒園。
它在一樓大廳里,不過是一堵普通的“照片墻”罷了。
然而我經過時,立即磁石一般,被兩個小男孩的眼神吸引住了。一個維吾爾模樣的孩子正過生日,面前擺著誘人的水果蛋糕,頭上纏繞金黃的冠帶,一個漢族孩子緊摟小伙伴的肩膀慶賀。
一汪藏不住的笑意,從他們的瞳孔里傾溢,連我這個觀眾,臉頰都恍若被春風鼓蕩了。兩個小家伙的神態,恍若正坐在翠蔭下,一陣陣愜意的涼風吹過,而一片神奇美麗的光輝籠罩了棗林,篩下溜圓的光斑,落在肩頭。
“鳳鳴棗園,依依芳草”。1959年冬,老一輩軍墾戰士們冒著天寒地凍,進駐渺無人煙的大漠,爬冰臥雪,開墾出新疆第一個井灌農場,每年5月,農場空氣里到處彌漫著馥郁清香的沙棗花香。此刻,我徘徊在這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六師一0五團棗園幼兒園中,從室外健身游戲之道上走過,注意到設計中的關愛細節,心底為之一動。幼兒園兩層樓的走廊墻壁上,一幀幀小朋友照片,“乘”著現代交通工具飛速前進,相伴著風光圖案,各種彩花、風箏自由靈巧地穿梭其中,使廊道十分生動。
大廳里,園長與2018年結成“手拉手”的山西晉城鳳鳴幼兒園負責人對了話,寬大的熒光屏上,一首贈給山西援疆干部的詩,寫得十分真摯,我們無不為之動容。
一條長桌上,擺滿了葡萄干、核桃、巴旦木等甜蜜的干果和紅瓤西瓜、紫晶葡萄,一位同行的文友,捧起奶茶,為剛學會的標準飲用奶茶方式自豪。這時候,熱烈歡快的舞曲響起來了。兩個穿民族服飾的幼兒園哈薩克老師,多層荷葉邊的潔白連衣裙,藍坎肩,荷葉袖,像天空一般明凈遼遠。她們迷人的舞姿引起一陣掌聲,一位哈薩克老師走來,邀請剛好坐在長條桌邊的我一起跳。向來不善歌舞的我,在親切自如的氣氛里,竟然毫不窘迫,模仿她的動作,旋轉著對跳起來。她抖肩的動作嫻熟好看,帽子上的白羽毛臨風一般搖晃,我恍若浸入天山積雪融流的瑪納斯河,起伏有致的波紋一圈圈漾開,飛鱗一般閃躍著晨曦與暮霞。一曲結束了,她說抱一抱吧,我雙臂用力擁抱住她,雖然初見,卻若故人重逢。
在幼兒園門口告辭時,我請她一起照相留念,于是咔嚓一聲,鏡頭留下了一份我新疆行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