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
南朝梁后期降將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梁武帝蕭衍晚年佞佛,政治腐敗,宗室中覬覦皇位者甚多。大統十三年(547),東魏丞相高歡卒,親信大將侯景因與高歡子高澄不和,恐為所殺,向梁朝投降,請求出師援救。武帝認為統一中原的時機已到,遣侄蕭淵明率主力軍隊五萬北攻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幾乎全軍覆滅。侯景也僅余八百步騎奔梁,被武帝任為南豫州刺史,鎮壽陽(今安徽壽縣)。次年,舉兵叛變。在梁宗室蕭正德接應下,侯景只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卻悄然越過長江天塹,攻破建康(今江蘇南京市),直抵臺城(建康宮城)之下。他以武帝近臣朱異家的黥奴為儀同,乘良馬、穿錦袍,招誘城中奴隸,軍隊迅速增加至十萬人,團團圍住臺城。梁有援軍三十萬,但各路主帥多是武帝子孫宗室,互相猜疑牽制,皆作壁上觀,誰也不愿認真接戰。侯景圍城一百三十余日,臺城兵盡糧絕,終于陷落,武帝饑病而死。侯景改立簡文帝蕭綱,分兵攻破吳郡(今江蘇蘇州市)、吳興(今屬浙江省)、會稽(今浙江紹興縣)和廣陵(今江蘇揚州市),到處焚掠洗劫。大寶二年(551),侯景連廢簡文、豫章二帝,代梁自立,國號漢。率軍西進巴陵(今湖南岳陽縣),欲取荊州,為梁將王僧辯、陳霸先所敗,由海道北逃,被部屬殺死。侯景亂后,西魏乘機攻取益州,北齊也占得淮南,梁境蹇促,只有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小塊地盤,南朝亡于北朝,至此已勢所必然。了解這一變亂,主要可讀《南史》卷八十《侯景傳》、宋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卷二三。今人王仲犖有《侯景亂梁前后的南朝政治局勢》(《文史哲》1955年第十一期)一文,可以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