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議論
文藝美學研究·議論
文學作品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它是由人物、事件生發(fā)開去,用以表達人物的思想觀點和作者對社會生活的審美評價。它同藝術描寫融為一體,是藝術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加強主題表達以及增強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文學作品的議論成分首先表現(xiàn)在人物語言上。人物語言中的議論成分,是特定人物的感受、見解在特定生活關系中自然和必然的流露,對于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性格,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這種議論成分應符合特定人物、事件之間前因后果的內在關系,并有助于展現(xiàn)和促進這些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恰如其分地成為藝術肌體的細胞,而不應是生硬插入的干巴說教或游離于藝術畫面之外的結論性的文字。
文學作品的議論成分還表現(xiàn)在敘述人的語言中,這是直接表達作家的觀點和傾向的一種常用的藝術方式。有些作家,在藝術描寫的某些局部,覺得有必要以較為濃重的議論色彩來帶動和組織敘述文字,便以議論式樣的語句結構,突出性格,開展情節(jié),加強對某種生活情景的渲染和評議,更為突出地揭示生活的本質。作品有時著重敘述,寓有議論。這種巧妙寄寓的議論成分,以含而不發(fā)的姿態(tài),組合在敘述的語言形體之中,既使其所依附的敘述人語言具有特殊的意趣,又與敘述的格調和諧一致,使得敘述內容表達得更加深刻。作品有時夾敘夾議,互為映托,給人以敘議交融,天衣無縫之感,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強烈的感染。
在文學作品中,還常常出現(xiàn)作者的直接議論。作家對生活的不少獨特感受和精辟見解,有時難于完全憑借客觀的形象描繪來曲折透露,于是需要輔之以直接議論來表述。作者直接出面議論,依然受著形象描繪和形象體系的制約,但它反過來又為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增添了思想光采。特別是當作家對他所描繪的人生圖畫,有著超出常人的獨特思路和獨到見解時,當作家順著作品的藝術脈絡,在關鍵的地方出現(xiàn)點示性的直接議論時,就會給讀者以意想不到的思想啟迪。如《故鄉(xiāng)》的結尾,那關于“路”的警句式的議論,是探索復雜人生的獨得之見,它體現(xiàn)著作家對生活現(xiàn)象深思熟慮的深刻認識,這種認識一旦融入藝術描繪的機體中,就會成為獨具功效的藝術手段。
優(yōu)秀作品的議論成分,往往顯示著作家獨特的語言風格,體現(xiàn)著作家鮮明的愛憎態(tài)度和審美傾向。它是形象體系的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構成文學作品藝術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