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創作方法
文藝美學研究·創作方法
也稱創作原則。是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在處理客觀生活、作家主觀情思與藝術表現之間關系時所遵循的一種審美創作的基本原則,它是創作主體的文藝思想的一種實踐性的體現。沒有創作實踐,沒有對于上述三種關系的處理,就沒有創作方法的問題。創作方法的根本問題,是作家、藝術家如何處理生活與藝術、客觀存在與主觀態度的基本關系問題。由于對這些基本關系的不同處理,導致了文學藝術上多種創作方法的出現。例如有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有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有自然主義的創作方法,還有以現代主義為總括的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存在主義,超現實主義等五花八門的思潮流派為代表的創作方法。
創作方法一方面要受藝術家本人世界觀(包括文藝思想)的制約,另一方面還取決于其生活實踐、藝術修養和藝術道路。作家藝術家進行創作,總是要用他的主觀世界去反映現實世界,在這種反映中,主觀世界中的哲學思想和文藝思想對采用什么樣的創作方法,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因為這兩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主體認識與反映的能動條件,在絕大程度上制約著現實對象與形象的內部關系,即是說,現實對象以什么樣的審美狀態呈現出來,直接取決于創作主體的認識和反映的原則。在文藝史上出現的各種創作方法,以及遵循不同方法和思潮的藝術流派,它們的發生,發展、演變、分合的直接原因,也莫不是由于創作主體的哲學思想和文藝思想的制約結果。
創作方法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在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它一經形成,即在創作主體的創作中產生能動作用。
第一,對表現對象的選擇性。在創作過程中,就藝術作品內容的構成來說,一方面是客觀實際生活,另一方面則是創作主體的主觀意識。這兩者都是藝術作品表現的對象。在這里,創作主體也有某種對象性的特點。那末。作家藝術家是側重表現主觀,還是側重表現客觀?表現客觀實際生活的時候,是選擇典型事件、典型人物,還是表現對象的一切細節?如果堅持某一種創作原則,就會在選擇表現對象的時候,有了極大的方便性。也就是說,創作方法一旦確定,創作主體就會對表現對象產生某種特定的選擇性。創作方法就好象一塊磁石,可以幫助作家從生活中吸取符合自己創作原則的表現對象,并在創作中肯定自己的創作原則。
第二,對觀念意向的適應性。所謂觀念意向,是指主觀領域里的思想、感情、愿望、志趣等等。創作方法對此有一定的適應性。也就是說,作家采用不同的創作方法,對于表現自己主觀領域里的觀念意向,有著特定的適應性。由此,一定的創作方法對于表現特定的觀念意向,產生一定的順應作用。作家藝術家要想突出地強調和表現自己主觀的東西,就選擇浪漫主義創作方法。而現實主義的原則,則是反映日常的真實生活,不回避生活提供的情景,曹雪芹稱此為“追蹤躡跡”,司湯達稱此為“鏡子”一樣的公正。這種對于現實審美關系上的客觀實際態度,就是一種觀念意向。
第三,對主體位置的規定性。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同創作方法的理論相聯系的。創作方法是在處理作家主觀、客觀生活及藝術表現之間的關系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創作方法本身就有一個如何處理主體位置的問題。不同的創作方法,都相對應地規定了主體位置的處理原則。現實主義規定,作者不能介入作品情節,不能在作品中露面。現實主義的小說、戲劇、詩歌創作,莫不如此。因為創作方法對于主體的位置早已作了規定。浪漫主義對于主體的位置也有特殊的規定。浪漫主義創作中,作者或直接出來說話,或借人物之口盡情說自己的話,有充分的自我表現。在藝術表現上,主體感情的真實遠遠大于生活的真實。自然主義只寫生活表面現象,尊崇一切存在的權威性。對于主體的規定,在注重客觀性方面,更甚于現實主義。
第四,對形象造型的引發性。意思是說,有這樣的創作方法,就可以塑造這樣的形象;而有那樣的創作方法,就可以塑造那樣的形象。創作方法對于形象造型,有一定的引發作用,而絕不會“引之不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掌握在曹雪芹手里,他就可以寫出以榮國府為中心的封建世家的日趨沒落的生活場景,以及在當時隨處可見的各種日常事態和普通人物。所以有這樣的藝術形象造型, 是創作方法所使然。 吳承恩有了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就象掌握了“魔棍”,一個又一個的山精樹怪,牛鬼蛇神,在唐僧取經路上,呼之即出,造成了《西游記》里的一批異常形象,讓讀者看到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種種形象造型。同樣道理,現代主義創作方法,對于塑造形象也有一定的引發性。有了這樣的創作方法結果可以寫出一批構圖奇特的扭曲變形的形象來。